随着新帝登基,苏灿灿在欧阳家,甚至在整个京城权贵圈子里的地位也水涨船高,谁叫她是新帝的亲大姨呢?
谁不羡慕啊?
比如,在欧阳家族里,二少奶奶开始埋头做人,不敢再挑衅苏灿灿,或者骂骂咧咧。
她甚至找苏灿灿说好话,想把自己的娘家小妹送去宫里做妃子。
苏灿灿一听就觉得不靠谱,果断拒绝她。
一被拒绝,二少奶奶就低头假哭,感叹自己命苦。
苏灿灿正为难,突然,门外响起欧阳大少奶奶的笑声。
苏灿灿连忙起身,去门口迎接。
欧阳大少奶奶拉住苏灿灿的手,比以前更亲热几分,笑得眉眼弯弯,说:“三弟妹,你如今成了大忙人,天天进宫去,羡慕死我了。我好不容易发现你在家,赶紧来问问你。”
“眼看家里要做过冬的新衣了,你喜欢什么料子?随便挑!”
说完,她对丫鬟使个眼色,抬一下下巴。
那丫鬟会心一笑,连忙去门外叫婆子们把大箱笼搬进屋子里。
只见箱笼里的新布料和珍贵毛皮子装得满满当当。
二少奶奶瞅两眼,心里酸溜溜,暗忖:长幼有序,除婆母以外,我排第二,三弟妹排在我后面,为什么不让我先挑?
她比苏灿灿更眼馋漂亮的新衣料。
苏灿灿反而受宠若惊,没有盯着新料子看,而是与大嫂对视,微笑道:“我正想跟大嫂商量一件事,但还没来得及说。”
“我经常进宫去陪太后,一起为先帝守国孝,不宜穿得太出风头。”
“反正衣柜里塞得满满的,所以我今年干脆就不做新衣了。”
“辜负大嫂的好意,请大嫂原谅我。”
欧阳大少奶奶逐渐收起灿烂的笑容,轻轻叹气,轻拍苏灿灿的手背,推心置腹地说:“好妹妹,既然东西都抬过来了,你就别客气。”
“自家分东西,总是按份例来,谁也不多,谁也不少。如果你不要,婆婆还误以为我贪走了呢!等她老人家问起来,我这张笨嘴,哎哟,不知该怎么答话。”
二少奶奶暂时被冷落,端起茶盏,用喝茶的动作掩饰尴尬,顺便翻个白眼,暗忖:呵呵,什么笨嘴?明明是巧舌如簧,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看人下菜碟!哼,奸猾!
苏灿灿推辞不过,只能打消那“不要东西”的念头,然后客客气气地让二嫂先挑。
二少奶奶心里不客气,但嘴上假客气一番,假笑道:“大嫂特意把东西抬到你屋里,当然是你先挑。”
明显话里有话,弦外之音就是:大嫂怎么只把东西抬到你屋里,怎么没抬去我那里呢?
欧阳大少奶奶挑起眉毛,旁观二少奶奶惺惺作态,在心里冷哼,暗忖:二弟妹真是眼皮子浅,我好心好意恭维三弟妹这个皇亲国戚,你倒来拈酸吃醋了,只会拖后腿!几件衣料子而已,又不是什么金山银山,值得你眼巴巴盯着?
于是,她故意用手绢掩嘴,给二少奶奶使个绊子,轻声说:“三弟妹,你忘了吗,二弟妹还在为二弟守孝,不能穿这么香艳的料子。”
“我早就准备素净的衣料,给她送过去了。”
苏灿灿也回过神来,面带苦笑,看看大嫂,又看看二嫂,目光流转,察觉到气氛有点怪异,于是暂时没接话。
二少奶奶咬着牙,心里气恼,僵硬地说:“多谢大嫂惦记,我先告辞。”
说完,冷着脸走了。
她的丫鬟连忙踩着小碎步跟上,察觉到主子不高兴,于是小心翼翼,生怕触霉头,或者被当成出气筒。
欧阳大少奶奶目送二少奶奶的背影,然后扬眉一笑,心里舒坦多了,转头跟苏灿灿说悄悄话。
“听说朝廷在张罗立皇后的事,你觉得会选谁做皇后?”
苏灿灿用手绢掩嘴,眼神清醒极了,微笑道:“暂时还没有眉目。”
两边都是亲人,妹妹荣荣跟她更亲,她绝不会用妹妹那边的秘密来讨大嫂欢心。
欧阳大少奶奶心里有分寸,没有追问,反而把话题一转,关心地询问苏太后身体好不好……
苏灿灿收敛笑容,流露忧愁,谨慎地回答:“她如今患的是心病,身体倒是无碍。”
欧阳大少奶奶附和:“对啊,心病还须心药医。幸好她有你这样好的姐妹,天天陪着开解开解,哎!三弟妹,你最近也辛苦了,脸蛋瘦了一圈。”
苏灿灿摸摸自己的脸,哭笑不得。
聊小半天之后,欧阳大少奶奶才告辞离开。
然后,苏灿灿吩咐丫鬟,把今天得的新衣料裁一裁,全部赏给自己这小院子里的仆人,个个有份。
她心想:这些日子,天天进宫,看宫里那些太监和宫女的嘴脸,哎,看透了,更加明白忠仆的重要。如果身边出一个叛徒,不亚于鞋子里藏一颗钉子。
之所以有这种感慨,是因为她上午进宫时,听见苏荣荣身边的大宫女六荷说:“先帝留下的那些没有养育皇子公主的嫔妃,都要去寺庙出家,原本在她们身边做事的宫女和太监都急了,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到处找门路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好多人想来荣华宫当差,我都拒绝了,怕他们不忠心。”
“在宫里,不忠心的奴才,就是背后捅来的刀子。”
苏荣荣信任六荷,让她别一概拒绝,尽量多了解了解,然后挑一些可以信任的宫女、太监,让他们伺候即将到来的新皇后,有备无患。
苏灿灿当时在旁边听着,赞同苏荣荣的做法,心想:荣荣在宫里学会了长心眼子,目光长远,不再是以前那个娇憨的小姑娘。
后来,六荷打开话匣子,说出很多她亲眼所见的叛徒故事。
苏荣荣靠听故事解闷,表情平静。
苏灿灿反而越听越不平静,感叹宫里的尔虞我诈实在是防不胜防,看不见的刀光剑影甚至杀人不偿命。
— —
傍晚,苏灿灿去陪欧阳夫人吃晚饭。
因为欧阳凯带兵去南方镇压叛乱去了,盟哥儿为新帝办事,也不在家,双姐儿又远在大同府……留下她一个人。为了排解孤单,她尽量多找事做,比如去婆婆面前尽孝心。
欧阳夫人见苏灿灿主动来陪她,心里挺感动,心想:老三媳妇在我面前,还是老样子,没有学那种“得意便张狂”的小人。她妹妹现如今做西宫太后,亲外甥和外甥女又做新帝、长公主和亲王,娘家人如此鲜花着锦,她居然不狐假虎威,真是难得。
欧阳夫人轻拍拍苏灿灿的手,笑问:“双姐儿何时回来?你写信催她没?”
苏灿灿莞尔道:“她呀,天天跟唐家巧宝形影不离,玩得不亦乐乎。”
“如果她能在那新书院里多长些本事,我也乐意,所以没催她。”
欧阳夫人眼神变得深邃、复杂,显然另有打算。
她先吩咐丫鬟都出去,去门外候着,然后压低嗓门,对苏灿灿说悄悄话:“朝廷准备立皇后,你是否打算让双姐儿参选?”
说这话时,她的沧桑眼眸显得很亮,那亮光泄露她的立场。
苏灿灿察言观色,内心惊讶,暂时没表态,暗忖:婆母居然有这个打算?可是,我不想这样。该怎么劝婆母打消念头呢?
儿媳妇劝婆婆,往往这话最难说。说太轻,恐怕没效果。说太重,又恐怕得罪婆婆。
苏灿灿绞尽脑汁,为了让亲闺女避开那种尔虞我诈、争风吃醋的宫廷难题,她鼓起勇气,微笑道:“母亲,难道您还不了解双姐儿吗?如果把她丢到后宫里去,恐怕她被吃得连骨头渣都不剩。”
欧阳夫人摇摇手,不赞同,小声说:“你别太小瞧双姐儿,她是咱们家的嫡女,又在宫里做过几年伴读。为人处事,样样聪明。脑子机灵,嘴巴也伶俐,很像你。”
“你妹妹能宠冠后宫,依我看,我家双姐儿肯定不比她小姨差!”
苏灿灿内心苦涩极了,反对婆婆的野心,但又不敢把话说太重。
欧阳夫人眼角的鱼尾纹加深,眼睛里绽放光芒,这几天做梦都梦到孙女双姐儿母仪天下,下一任皇帝就是自己的曾外孙,与自己血脉相连。
这样的荣耀,多么少见,对她而言,不亚于飞升成仙,这辈子才算没白活。
不过,美梦暂时还没成真,她心想:要想美梦成真,也不难,毕竟近水楼台先得月。只要老三媳妇去苏太后面前多讲一讲情分,皇后之位就是咱们家的囊中之物。双姐儿才貌双全,理应有这样的好福气。
在此时此刻,婆媳俩的思绪背道而驰。
苏灿灿语气沉重:“母亲,双姐儿自己不愿意,像个小牛犊一样,天天说要和唐家巧宝做女侠,走遍天下都不怕。”
“皇宫样样都好,但缺少自由,不适合双姐儿。”
欧阳夫人摇头,仍旧不赞同,眼神精明,说:“对女子而言,荣华富贵才是第一位。”
“你妹妹如今不也过得挺好吗?”
这话如同棋盘上的将——军!
苏灿灿被这话给堵得哑口无言,如同哑巴吃黄连,无法直接说苏荣荣哪里过得不好……毕竟涉及到太后的宫廷隐私,她不能口无遮拦。如果传出去,恐怕亲姐妹要闹得离心。
欧阳夫人胸有成竹,越想越野心勃勃。
苏灿灿微微低头,长长的眼睫毛半垂下,遮掩住逆反的眼神,干巴巴地说一句:“我不想勉强双姐儿,人活一辈子,舒心最重要。”
欧阳夫人把这话当耳边风。
离开婆婆的正院之后,苏灿灿心事重重。
她特意给双姐儿和赵宣宣写信,让双姐儿留在大同府学本领,不用着急回京城来。
在写给赵宣宣的信上,她说:“京城就是权势的旋涡,人人都被卷进这个旋涡里,身不由己。”
“眼看朝廷要立皇后,我婆婆有些野心,但我不赞同。宣宣,双姐儿是否给你添麻烦?希望你多担待。”
“在新皇后被选定之前,我不敢让双姐儿回京城,只能拜托你帮忙照顾。日后,我一定向你赔罪。”
……
赵宣宣收到这样一封信,看完就赶紧放火盆里烧掉,避免被外人看见欧阳家婆媳的秘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盯着灰烬,她叹气,暗忖:还是我婆婆好,从不干涉这个或者那个。一个顽固的长辈,真是堪比十头倔强的老牛,灿灿面对这种情况,真不容易。可惜,我也爱莫能助。她那么聪明,应该能斗赢她婆婆吧?
赵宣宣虽是这样想,但心里并没有十足的把握,毕竟苏灿灿的婆婆也是个精明能干的富贵人物。
婆媳斗智斗勇,一旦闹大,就不好收场。
— —
另一边,双姐儿也在看苏灿灿的亲笔信,显得无忧无虑,还高兴地告诉巧宝:“我娘亲真好,终于不把我当笼子里的金丝雀了。”
“我想在外面玩多久,就玩多久。”
巧宝惊讶,有点不敢相信,问:“你娘亲是不是说反话?”
双姐儿心里咯噔一下,说:“应该不会吧?”
说完,她连忙把信递给巧宝看,两个圆脑袋凑一起,仔细研究。
过了一会儿,巧宝郑重其事地得出结论:“不是反话,你娘亲是真心宠你。”
双姐儿把信纸重新折叠,当作宝贝,好好收起来,神采飞扬,得意,又骄傲,说:“我娘亲是最好的娘亲。”
巧宝对她做个鬼脸,心想:我娘亲才是最好的。
不过,她不想吵架,所以没把心里话大声说出来。
— —
因为巧宝年年长个子,去年的冬衣今年就显得不合身了。
赵宣宣没空给她做衣裳,于是直接拿银子给她,让她带双姐儿去绣楼买新衣,给双姐儿也多买几件,不用省钱。
赵宣宣毕竟只是地主家的闺女,没在世家大族的锦绣堆里熏陶过,所以对衣裳不太挑剔,认为绣楼做的东西就挺好,比自己亲手做的衣裳更漂亮呢!
而且,她的要求也不高,体面就行。
在京城时,欧阳大少奶奶跟她在同一家绣楼里花钱做新衣,但人家的眼光比她高多了,对衣裳的各种细节都要提要求。人家一件新衣起码有几十个要求,赵宣宣的要求不超过五个。
巧宝在这方面像赵宣宣一样,甚至比赵宣宣更大大咧咧。
拿到钱袋之后,她就牵着双姐儿往外飞奔。
双姐儿眼珠子一转,跟她说悄悄话:“机会难得,咱们趁机去看看小任师傅吧。”
巧宝眉开眼笑,爽快答应:“行!去看看我预定的小老虎玉佩!”
喜欢小财主招上门女婿请大家收藏:()小财主招上门女婿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