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库 > 其他小说 > 小财主招上门女婿 > 第2262章 皇帝驾崩了
    冬日的皇宫,比往常多几分清冷。


    主子们不爱出门,奴才们也贪图宫殿里的地龙暖和。只要不是特别重大的事,就不爱往外面瞎跑。


    但福馨公主不论风霜雨雪,照常来坤宁宫陪伴皇后。


    那两个孩子需要去学堂念书,所以没陪她一起来。


    不过,她又怀上了,腹部隆起。


    皇后生怕她出意外,于是劝说:“你明日别来了,好好安胎,否则我还要为你担惊受怕。”


    福馨公主和颜悦色,笑道:“母后,我不过走几步路而已,哪能太娇气?”


    “何况,我一进宫门,就坐辇车,有什么好怕的?”


    皇后身后的大宫女梅玉见缝插针地说:“如果被冷风吹到,也容易生病。公主放心,奴婢们肯定能照顾好皇后娘娘。”


    据梅玉观察,福馨公主这几年名义上是陪伴皇后,但实际上是消磨皇后娘娘的锐气,把一个杀伐果断、聪明绝顶的皇后变得像普通妇人一样无欲无求。


    梅玉想让皇后变回以前,让坤宁宫和苏贵妃的荣华宫斗一斗,斗出火星子。


    她坚信皇后娘娘能赢。


    在她的观念里:主子斗赢了,就相当于奴才也赢了,一起扬眉吐气。否则,一起窝囊。


    福馨公主假装不经意地瞟梅玉一眼,嫌她多嘴。


    梅玉心眼子多,连忙抿住嘴巴,低下头,不敢在福馨公主面前放肆。


    皇后抚摸女儿的手,发现她手暖暖的,于是没再啰嗦。


    福馨公主恢复甜甜的笑容,吩咐丫鬟递来新话本,饶有兴趣地念给皇后听。


    皇后背靠着柔软的大引枕,笑容清浅、慵懒,说:“文人墨客编的假故事罢了,编来编去,总是编书生和狐狸精。”


    福馨公主只能把话本合上,噗嗤一笑,说:“母后见多识广,那些书生确实有些酸溜溜。”


    “不念了,我陪母后说说话。”


    皇后抚一抚暖炕上毛绒绒的毯子,问:“驸马在忙什么?”


    福馨公主不假思索地说:“他呀,忙着画画呢!”


    “还说想骑马去南方游历,看看好山好水,我让他等一等,等我生下腹中孩儿再说。”


    “我恰好想去岳县找清圆玩。”


    皇后端起茶盏,喝口茶,露出舒心的笑容。


    她的眼眸形状和福馨公主的眼眸一模一样,但眼神却充满沧桑,眼角的笑纹如枯萎的花瓣。


    片刻后,皇后说:“趁着年轻,又有机会,多出去长长见识,比我强多了。”


    她心想:我守着这个坤宁宫,就像鸟守在笼子里。回想这一辈子,除了皇后的名分,还有什么是值得在史书上写的?年轻时争强好胜,如今才发现白活了,反正皇位注定要让别人的儿子去坐。


    她刚想到“皇位”,恰好一个太监慌慌张张地跑来禀报:“娘娘,不好了,皇上突然昏厥。”


    皇后和福馨公主都大吃一惊,不由自主站起来,往外走。


    福馨公主问:“父皇此刻在哪里?”


    太监回答:“在御书房。”


    皇后和福馨乘坐凤辇,赶往御书房的方向。


    路上,皇后一脸严肃,问:“皇上为何昏厥?太医去诊治没?”


    太监跟着凤辇一路小跑,抬起右边胳膊,用衣袖擦额头上的冷汗,说:“太医都到了,皇上是因为吃点心时突然呛到,噎着了。”


    皇后和福馨公主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心想:呛到,噎着……恐怕情况不妙!


    冷风吹,御书房上面的飞檐岿然不动,那些琉璃瓦上面沾着灰尘,如同沧桑的眼眸,看多了皇帝的生老病死和皇位更替,它们眼神无波无澜,司空见惯。


    此时,御书房中有压抑的哭泣声,苏贵妃和她的孩子们比皇后先到这里,惊慌失措。


    一群太医围着皇上施救,太子在旁边显得格外稚嫩、年轻,满眼担忧,浮现泪光。


    旁边还有太监总管王卷在愁眉苦脸。


    皇后一来,就显得比苏贵妃更冷静,更沉稳,直接对苏贵妃发问:“皇上情况如何?”


    苏贵妃连忙对她行礼,大大的泪珠子一颗接一颗滚下来,哽咽道:“太医在想办法,我不敢打扰他们施救,皇上吉人自有天相,真龙天子一定能逢凶化吉……”


    皇后皱眉头,不远不近地看向皇帝。


    皇帝躺在龙床上,一动不动,如同一个死人。


    福馨公主温柔宽厚地安慰福宜、福乐和福善,让她们别害怕。


    她心想: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几年前,接连经历过两位皇兄的早逝,又眼看嫡亲的十四皇弟堕落到被圈禁的地步,她逐渐看透生死,明白身份地位的尊贵并不能换来长命百岁。


    福宜、福乐、福善和十七皇子围绕在苏荣荣身边,寸步不离,眼睛泪汪汪,十分伤心,因为他们平时得宠,对父皇感情很深,与那些被冷落的皇子、公主不一样。


    大宫女梅玉对着他们的后背,冷冷地扫视一眼,在心里冷哼,充满敌意,暗忖:哭得真晦气!


    她只对坤宁宫的皇后忠心耿耿,看见别的嫔妃及其子女,就像看见敌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即使皇帝断气了,那群太医还在把死马当活马医。


    到了深夜,确定皇帝没法起死回生,皇宫里的丧钟终于敲响。


    文武百官披麻戴孝,拥护年轻太子继承皇位,并且想方设法在新帝面前好好表现,争取加官进爵。


    整个京城的百姓都必须服国丧,随着送信人快马加鞭去传递紧急消息,京城之外的地方官和百姓也必须披麻戴孝。


    如果真的有神明,他在天上俯视人间,一定很疑惑,为何白茫茫?何时下雪了?


    那些卖白布的商贾做梦都要笑醒,这两天卖白布,发大财。


    — —


    苏灿灿和苏母进宫去陪伴苏荣荣。


    苏荣荣已经有一天没吃东西,只会流泪,伤心极了。


    苏灿灿安慰她,但内心深处其实感到庆幸,因为先帝之前软禁欧阳凯,如今新帝继位,欧阳凯终于有希望重获自由。


    不过,当着苏荣荣的面,她不敢说这种不合时宜的真心话。


    苏母是真的陪苏荣荣一起伤心,一起哭,她心想:荣荣这么年轻,就要守寡了,穿着绫罗绸缎,其实命苦啊!


    荣华宫里的宫女和太监们反而暗暗高兴,因为他们跟对了主子,贵妃娘娘如今是西宫太后,小主子顺利登基做新皇帝。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些宫女和太监的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


    现在,天子面前的第一红人是欧阳盟,因为他和新帝一起长大,又是表兄弟,深得新帝信任。


    不过,他有些城府,暂时没有替亲爹欧阳凯求情。苏灿灿和欧阳凯也叮嘱过他,说解除软禁的事不能操之过急。


    很快,欧阳城就被新帝提拔为御前侍卫统领,还加封几个风光的头衔,专门负责皇帝的安全。


    朝廷中,那些见风使舵的官吏已经看清风向,认为欧阳家族将晋升为第一世家,于是纷纷赶去巴结。


    权势滔天的京城,如同汪洋大海,有的人在其中兴风作浪,有的人在见风使舵,有的人溺死在这汹涌的波涛中……


    — —


    唐风年得到噩耗之后,先紧急安排整个大同府守国丧。


    关于国丧期间必须遵守的规矩,他一五一十写到新告示上,派人去外面张贴,又派官差去挨家挨户通知。


    接着,又把大同府的大商贾叫来官府,要求他们不得随便涨价。


    他明确说:“国丧如同国难,商人如果发国难财,便是不爱国,不忠君。”


    “官府站在忠君爱国的立场,必定严惩奸商。”


    有些商人本来怀着一肚子坏水,打算趁机涨价、发财,一听完这话,觉得非常扫兴,在心里暗暗唾骂唐风年,心想:你个瘟神,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老子又没杀人放火,东西是我的,凭什么不能涨价?我又没逼着别人买高价的东西,全凭自愿,哼!


    于是,有些奸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嘴上答应得好好的,实际上把披麻戴孝和祭奠的那些东西涨价涨得不亦乐乎,还伪造成东西供不应求的场面。


    对此,唐风年展现出杀伐果断的一面,把奸商通通抓进大牢。


    大同府这汪水,也变得不平静。


    不见棺材不落泪,被抓之后,那些奸商哭爹喊娘,求爷爷告奶奶,又想通过行贿的方式离开大牢。


    唐风年直接光明正大地处罚他们,让他们签字画押,承诺不涨价,并且承诺捐银子修桥铺路,然后他们才被放出大牢。


    — —


    双姐儿听说皇帝姨父死了,忍不住大哭一场。


    巧宝只是叹两声气,往双姐儿旁边一坐,说:“这有啥好哭的?皇上是天子,天子离开人间,就去天上做神仙了。”


    双姐儿听得愣一下,问:“真的吗?”


    巧宝十分肯定地点头。


    双姐儿想一想,破涕为笑,抱住巧宝,把眼泪擦在巧宝的肩膀上。


    在巧宝眼里,皇帝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


    这个象征没了,换上一个新的象征。


    所以,她不难过。


    另一边,唐母稀里糊涂,赵宣宣给她披上孝服,她皱眉头,疑惑地问:“怎么穿这个?不耐脏,不好洗。”


    赵宣宣啼笑皆非,解释:“婆婆,现在是国孝期间,咱们乖乖听话就行。”


    “如果不穿这个,反而会有麻烦。”


    唐母这辈子,不管是得怪病前,还是得怪病后,最擅长的就是乖乖听话,不吵不闹。


    反正,她现在最关心的就是有好吃的,不饿肚子,再加上有猫猫玩,能看到孙女巧宝,她就心满意足了。


    国丧期间,有很多事不能做,比如不能寻欢作乐,不能唱曲、奏乐,不能邀请宾客,不能办喜事……


    除此之外,男女老少该干啥干啥,吃喝拉撒睡,还要继续干活,养家糊口。


    旧皇帝是死了,但赋税负担一点也没减轻。


    所以男女老少虽然披麻戴孝,但私下里并没有什么好伤心的。


    有些人脑子太清醒,甚至要悄悄骂几句皇帝,骂他该死。


    民间已经有一部分人觉醒了,认为人间并不需要皇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再加上有些贪官污吏压迫百姓太过分,导致南方有少数几个地方在国丧期间搞揭竿起义。


    新帝恰好有心要解除欧阳凯的软禁,于是趁此机会,让他带兵去镇压那些造反的势力。


    新帝很信任欧阳凯,亲自给他饯行,叮嘱他争取立功,还赐他尚方宝剑,准许他斩杀贪官污吏,平息民愤。


    欧阳凯恭恭敬敬地跪拜新帝,发誓要效忠皇帝,为皇帝分忧。


    太监们在旁边笑眯眯。


    反正皇帝喜欢谁,太监们就巴结谁。


    — —


    后宫里,曾经的皇后娘娘离开坤宁宫,搬到慈宁宫,变成东宫太后,与西宫太后平起平坐。


    萧太后没像苏太后那样伤心,毕竟她与先帝的情分早就淡了。


    此时,她正在听福馨长公主说朝廷的事。


    比如:新帝意识到东缉事厂行事作风太嚣张跋扈,结怨太多,所以削减了东缉事的部分权力,不许他们随便抓捕官吏和百姓。


    萧太后一边听着,一边喝茶,显露出看戏的心态。


    反正新帝不是她亲生儿子,新帝这朝堂戏如果唱得好,她不会因此高兴。如果唱得糟糕,她也不至于难受。


    做太后之后,她比做皇后更轻松。


    反而是那个新帝一点也不轻松。


    他不仅要应付朝堂和天下事,还要每天来看望萧太后,尽一尽孝心。


    名义上的嫡母和名义上的儿子,彼此虚情假意。


    苏荣荣作为新帝的亲生母亲,依然住在荣华宫里,因为荣华宫有太多甜蜜的回忆,她舍不得搬走。


    新帝在慈宁宫尽孝心之后,又去荣华宫陪苏荣荣说说话。


    “母后,这几日文武百官联名上书,催促朕立皇后,您可有好人选?”


    苏荣荣一听这话,“哀莫大于心死”的内心突然重新活过来,剧烈跳动,目光明亮地凝视儿子,露出泪光闪闪的欣慰笑容,说:“这是好事啊。”


    “皇儿,我不干涉你,你想娶谁就娶谁,只要你真心喜欢,高兴就行。”


    “你心里有眉目没?”


    新帝沉吟片刻,微微一笑,摇摇头,说:“此事,从长计议。”


    苏荣荣的笑容加深,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从此,人生又有了新盼头,不再沉溺于丧夫的悲伤。


    喜欢小财主招上门女婿请大家收藏:()小财主招上门女婿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