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监狱的图书馆在午后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安静,但这份安静之下却涌动着难以察觉的暗流。鲍玉佳坐在靠窗的位置,手里拿着一本《群体心理学》,目光却落在书页间的空白处。距离上次的分组风波已经过去一个月,表面上的对立已经平息,但一种更加隐秘的操控正在悄然进行。
"听说要调整监舍了。"程俊杰在书架间穿梭时,状似无意地对曹荣荣说道,"这次是按籍贯分,同省的要住在一起。"
曹荣荣整理书册的手微微一顿:"这是谁说的?"
"大家都在传,"程俊杰压低声音,"说是为了方便管理。"
这个消息很快在犯人中传开。安徽籍的鲍玉佳、河北籍的武京伟、陕西籍的张帅帅......每个人的籍贯都被拿出来讨论。一种基于地域的新划分开始在监区内形成。
"老魏,咱们都是北方人,得互相照应。"伍华权找到魏超,用带着广东口音的普通话说出这句略显滑稽的话。
魏超茫然地点点头,他简单的大脑还理解不了这其中暗藏的玄机。
第二天,在工场劳动时,鲍玉佳注意到一个微妙的变化:相同籍贯的犯人开始自然地聚在一起工作,交流时也多用方言,刻意营造出一种排外的氛围。
"这样分有道理,"晚饭时,张帅帅对鲍玉佳说,"同乡之间更好沟通。"
"你真的这么认为?"鲍玉佳放下筷子,"还记得上次按单位分组的后果吗?"
张帅帅沉默了。他环顾食堂,发现确实已经形成了以籍贯为界的新圈子。
更精妙的操控在第三天显现。在集体学习时,负责分发学习材料的程俊杰"无意中"将一些重要的参考资料主要发给了某些地区的犯人。当其他犯人提出异议时,他抱歉地解释:"我以为这些内容对你们来说太深了。"
这种隐形的歧视比直接的排斥更具破坏性。它不仅在资源分配上制造不平等,更在心理上强化了群体间的隔阂。
"我觉得有人在故意制造地域对立。"当晚,曹荣荣在医务室值班时对鲍玉佳说。
"而且手段很高明,"鲍玉佳点头,"不像上次那样直接挑拨,而是通过细微的差别对待来制造矛盾。"
事情在第四天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折。在工场,一批新到的原料需要分类,负责分配的伍华权按照籍贯进行了划分。当鲍玉佳所在的安徽组发现分到的原料质量明显较差时,组员们的情绪开始激动。
"这明显是欺负人!"一个年轻犯人愤愤不平。
"别冲动,"鲍玉佳按住他的肩膀,"这很可能是个陷阱。"
但他的劝阻来得太晚。午饭时,安徽籍的犯人们自发地聚在一起,讨论着如何"讨回公道"。类似的讨论也在其他籍贯的群体中进行着。监区内弥漫着一种危险的对抗情绪。
第五天,冲突终于爆发。在洗衣房,一个安徽籍的犯人和一个河北籍的犯人因为洗衣机使用顺序发生争执,继而演变为推搡。虽然被及时制止,但双方的支持者迅速聚集,场面一度紧张。
"都回到自己的位置!"管教的呵斥声让人群暂时散开,但怨恨的种子已经播下。
鲍玉佳意识到,必须尽快找出幕后操纵者。他找到张帅帅:"我需要你帮忙留意,看看是谁在传播这些地域对立的言论。"
"你觉得是有人在背后指使?"张帅帅问道。
"肯定是的,"鲍玉佳肯定地说,"而且这个人很了解监狱里的动态。"
调查进行得并不顺利。传播谣言的人似乎格外谨慎,总是在私下场合、用隐晦的方式进行煽动。更令人不安的是,一些犯人开始自发地维护这种地域划分,认为这样"更有利于团结"。
转机出现在一周后。梁露在整理仓库时,无意中听到程俊杰和伍华权的对话。
"......只要让他们自己斗起来,我们就好办事了。"这是伍华权的声音。
"但这样会不会太明显?"程俊杰显得有些犹豫。
"放心,这次用的是新方法......"
梁露不敢久留,匆忙离开后将这个消息告诉了鲍玉佳。
"果然是他们,"鲍玉佳若有所思,"但我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
他的直觉很快得到了验证。第二天,监区内开始流传一份"地区能力评估表",上面根据籍贯对犯人的各项能力进行评分。这份明显带有歧视色彩的表格在犯人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这是谁弄的?"张帅帅愤怒地质问。
"不知道,"曹荣荣摇头,"但已经在各个监舍传开了。"
鲍玉佳仔细研究这份表格,发现一个奇怪的规律:所有评分标准都刻意强化了地域 stereotypes,而且表格的排版方式显示出制作人具有一定的专业背景。
"这不是伍华权能弄出来的,"鲍玉佳对张帅帅说,"背后肯定还有别人。"
就在他们调查陷入僵局时,一个意外的事件提供了线索。在工场,一批精密仪器需要调试,按规定应该由技术组统一负责。但程俊杰却提出要按籍贯分组进行"技术比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我反对,"鲍玉佳立即表态,"这会影响正常工作进度。"
"但这是提高大家积极性的好办法,"程俊杰辩解道,"而且可以促进交流。"
鲍玉佳注意到,在程俊杰说话时,他的目光不自觉地瞟向坐在角落的危暐。这个细节引起了他的警惕。
当晚,鲍玉佳秘密约见了曹荣荣和张帅帅。
"我觉得危暐可能参与了这件事,"鲍玉佳说出自己的怀疑,"他有制作那种专业表格的能力,而且最近行为很反常。"
"但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张帅帅不解。
"可能是想重新建立自己的影响力,"曹荣荣分析道,"自从他父亲倒台后,他一直很消沉。"
这个推测在第二天得到了部分证实。在工场,危暐罕见地主动指导几个同乡操作设备,言语中不时流露出对"某些地区犯人素质"的贬低。
"必须阻止他们,"张帅帅说,"否则监区真的要分裂了。"
鲍玉佳想出了一个计划。他让曹荣荣利用医务室的便利,收集各监舍的健康数据;让张帅帅留意工场的工作记录;自己则负责观察危暐和程俊杰的动向。
三天后,他们发现了一个规律:每次出现地域对立的言论,前一天的工场原料分配就会出现异常;而每次原料分配异常,都与伍华权的值班时间吻合。
"原来如此,"鲍玉佳恍然大悟,"他们是通过控制资源分配来制造矛盾。"
更深入的调查揭示了一个完整的操作链条:危暐负责策划和提供技术支持,程俊杰负责在犯人中进行舆论引导,伍华权则利用职务之便在资源分配上做手脚。
"现在我们该怎么办?"张帅帅问道。
"收集证据,然后一次性解决问题。"鲍玉佳说。
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他们秘密记录了多次异常的资源分配情况,收集了流传在各监舍的歧视性材料,甚至还拍到了危暐和程俊杰秘密会面的照片。
证据确凿后,鲍玉佳决定采取行动。他找到管教老陈,将所有证据和盘托出。
"这件事很严重,"老陈看完证据后严肃地说,"我会立即处理。"
第二天,危暐、程俊杰和伍华权被分别带去问话。起初他们还试图抵赖,但在确凿的证据面前,不得不承认了自己的行为。
处理结果很快公布:三人被取消减刑资格,并调往不同监区。
消息传出后,监区内一片哗然。很多被蒙蔽的犯人这才意识到自己被人利用,纷纷感到后悔。
"我们差点又上了当,"魏超后怕地对鲍玉佳说,"要不是你及时发现......"
"重要的是吸取教训,"鲍玉佳说,"在这个地方,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风波过后,监区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消了所有可能引发对立的分类方式,加强了资源分配的透明度,还成立了由犯人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
"这次事件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在月底的总结会上,张帅帅发言说,"分裂只会让所有人受害,团结才是唯一的出路。"
鲍玉佳看着台下犯人们若有所思的表情,知道这次的教训已经深入人心。但他也清楚,在这个特殊的环境里,和平永远需要 vigilance 来维护。只要人性的弱点还存在,暗室操戈的戏码就可能再次上演。
夜幕降临,监狱的探照灯又一次亮起。鲍玉佳望着铁窗外的一轮明月,心中升起一个疑问:这次的事件真的结束了吗?还是说,这只是一场更大风暴的前奏?
喜欢基因暗码:血色螺旋请大家收藏:()基因暗码:血色螺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