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珍珠也不知道这事情究竟怎么发展,九阿哥和小太子忽然就投缘起来了。
小太子似乎对这件事接受良好,还问过皇帝后,在御书房准备了九阿哥能吃的东西,给怀里的弟弟定时投喂。
他每天带着大号暖炉整理折子,逐渐习惯起来,除了夏天有点热之外,还要偶尔阻拦一下想吃脚脚的九阿哥。
九阿哥也习惯了,醒来第一件事终于不是哭了,而是哼哼唧唧的。
奶娘尝试了几次,总算明白九阿哥是要去找四格格。
九阿哥一把抱住四格格,四格格就懂了,抱着弟弟就去御书房。
然后九阿哥就会熟门熟路去找小太子贴贴,在他怀里玩一会,睡一会,醒来还会被投喂吃的,再继续玩一会睡一会,一天就过去了,入夜之前就会被送回来。
等四格格不去御书房的时候,小太子就会让身边
的宫女来接九阿哥,抱着他去御书房。
九阿哥看见这个宫女,就屁颠屁颠被人抱着走了。
郭珍珠就纳闷了,还有点吃醋,九阿哥怎的就那么喜欢小太子了呢?
如今九阿哥都不找她,光找小太子玩儿了!
郭珍珠盯着宫女抱走九阿哥的背影不放,四格格凑过来小声说道:“额娘,我猜九弟那么喜欢黏着太子二哥,是因为太子二哥身上的味道跟额娘很相似。”
郭珍珠一脑子问号,小太子身上的味道跟她相似?哪里相似,男妈妈的味道吗?
这把她整不会了,满脸疑惑道:“哪里像了?”
四格格压低声音道:“额娘爱喝茶,身上有隐约的茶香。我去书房的时候,偶尔也会闻到太子二哥身上有茶的香味。”
郭珍珠恍然,原来是这个味道相似,把她吓了一跳。
不过九阿哥是狗鼻子吗?年纪小小的,居然就能闻到小太子身上的茶香了?
原来是这样,难怪九阿哥那么迅速就换人来粘了,却是味道有点相似。
郭珍珠觉得这个理由离谱得要命,但是又十分合理,不然九阿哥怎么忽然就粘上小太子了呢?
但是她又忍不住陷入沉思:九阿哥用味道来分辨人,所以他难道是个小脸盲?
想到这个可能,郭珍珠就沉默了。
四格格还以为郭珍珠知道这事后会不高兴,连忙安慰道:“九弟如今还小,分不清人,只凭着味道,长大点可能就好了。”
郭珍珠点点头,又交代道:“这只是个可能,未必是真的,等九阿哥长大点会说话了,到时候就知道是不是了。”
就别告诉小太子这个可能了,毕竟她看九阿哥粘着小太子,小太子还挺高兴的。
要是小太子知道九阿哥粘着他,是因为脸盲只能靠味道来分辨人,这心情估计就要变得复杂了。
不过起初九阿哥可能是靠味道,更亲近小太子,后边看小太子对他那么好,九阿哥确实越来越喜欢跟小太子贴贴了。
加上小太子不但耐心陪着九阿哥,还会给九阿哥投喂好吃的,感觉九阿哥在小太子身边过得不亦乐乎,不到天黑都不肯回来了。
郭珍珠感觉这个小儿子还是个小吃货呢,有好吃的都快要忘了她这个亲娘了!
但是小孩子的喜欢大多都不持久,今天喜欢,明天可能就不喜欢了。
只是九阿哥对小太子的喜欢还挺持久的,直到周岁要抓周的时候,还每天跟小太子一起贴贴。
不过这时候九阿哥已经会走了,却不喜欢走。
每天不是被宫女抱着,就是被小太子抱着,放下来九阿哥也只喜欢爬,不肯起来走。
小太子尝试了几次,九阿哥要么嗖嗖爬着走不肯听了,要么就伸出小手要抱抱。
九阿哥还眼巴巴看过来,小太子哪里顶得住,只好伸手把弟弟抱起来了。
所以抓周的时候,还是小太子抱着九阿哥进来的,叫在场不少人都侧目。
毕竟两人年纪相差大,小太子跟顺皇贵妃的小儿子关系居然这么好,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小太子没管其他人怎么想,只把九阿哥放在地毯上,轻轻拍了下他的小屁股,示意弟弟去抓周。
然后小太子就去皇帝身边的椅子坐下,看着地毯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东西。
有好几本书册,有文房四宝,有算盘,有金银,还有玉佩和印章等等。
这些都是内务府准备的,郭珍珠只扫了一圈,没看见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记得以前还看过宅门争斗,在抓周上放胭脂水粉的,这东西颜色鲜艳,孩子一看就喜欢,很容易抓上。
宫里就要规矩多了,没这种东西出现。
九阿哥坐着迟疑了一会,才开始爬过去那堆东西面前。
他爬了一圈,似乎一个都没看上,然后掉头就爬了过来。
郭珍珠还纳闷九阿哥爬回来做什么,就见这孩子一把抓住了小太子的裤子。
郭珍珠:……孩子你出息了,抓周抓到小太子!古往今来第一人了!
小太子也是吃惊,可能没料到九阿哥嗖嗖爬回来居然抓住自己。
内务府旁边主持抓周的人都懵了,他这要怎么说好听的话,说九阿哥胆大包天,抓周竟然把小太子抓了吗?
人都要词穷了,冷汗都要下来的。
皇帝看见后好笑道:“九阿哥怎么抓周抓到太子了,也是别出心裁。”
小太子赶紧说道:“皇阿玛,九弟年纪小,平日又经常跟儿子在一起,在陌生的地方自然而然就来找儿子了。”
闻言,皇帝摆摆手道:“行了,让九阿哥再去抓一次,没抓到东西那就这样吧。”
反正抓周就是个形式,抓到什么唱一唱好听的话就过去了,没抓到也没什么。
难不成皇帝的儿子抓周的时候没抓到什么,以后就没出息了吗?
小太子赶紧把九阿哥放去抓周的地方,示意他抓一两样自己喜欢的东西。
九阿哥看了小太子一眼,最后随手把脚边的金算盘抓了。
主持人感觉终于有话说了:“九阿哥抓到金算盘,聪明伶俐,智慧如海。”
换做一般人家,还可以说是财运亨通,财源滚滚,在皇家就没必要了。
毕竟阿哥们都不缺钱,也很少行商。
要说他们以后富可敌国……这是要造反还是造反啊?
最后主持的人只能憋出这么两句好话来,也是难为他了。
幸好抓周算是完满结束,九阿哥还把金算盘塞给小太子,明显要送给他。
小太子笑着收下金算盘,暂时帮九阿哥收着,等他长大后,再还回去当个纪念就挺好的。
要是九阿哥长大后不想要,小太子也能留下来当个念想。
小太子明白九阿哥如今粘着自己,是因为年纪太小,不知道地位和身份之分。
等九阿哥长大后,知道太子是什么,储君是什么,可能就没如今这般毫无顾忌地亲近自己了。
小太子也没有太贪心,有九阿哥这么个乖巧活泼的弟弟陪伴个几年,他就已经很满足了。
郭珍珠也没料到九阿哥比她想的要长情多了,或许是因为小太子对九阿哥确实很好。
吃的用的,小太子自己有的,也会给九阿哥一份。
要不是小太子晚上要挑灯夜读,不大方便照顾年纪太小的九阿哥,估计九阿哥都想住到小太子那边去了。
抓周之后,九阿哥就走得利索多了,小短腿跑得飞快,奶娘差点就要追不上。
小太子还担心九阿哥总在他身边太无聊,毕竟小太子不是读书就是在看折子,又或者在写功课和练字,无时无刻都在学习。
从天还没亮就开始,直到深夜才结束,他几乎没多少时间陪九阿哥去玩儿。
于是小太子特地挑了两个年纪不大,却稳重细心的小太监陪着九阿哥玩。
另外还选了两个侍卫跟着,免得九阿哥到处跑,摔着磕着了。
九阿哥就在外边玩儿,玩累了进来陪小太子一会,让小太子一起休息,吃点东西说说话放松一下。
然后小太子继续忙碌,九阿哥又出去玩儿,各不打扰,相处还挺融洽的。
郭珍珠起初还担心九阿哥总去小太子那边,会打扰到小太子就不好了。
后来得知小太子这个安排,实在太周到妥当了。没让九阿哥每天拘在屋内太无聊而捣乱,让他在外边撒欢。
等九阿哥玩累了,小太子也有点累了,正好两人又凑在一起休息说话,彼此都很满意。
足足三年,九阿哥都没厌倦这样的生活,依旧粘着小太子。
唯独他在外边撒欢的时间变少了一点,陪在小太子身边的时间多了一丁点。
小太子读书的时候,会教九阿哥几个字,发现这个弟弟很聪明,一教就记住了,第二天问的时候也没忘记。
于是他兴致勃勃,在休息的时候就教一下九阿哥。
教了一段时间,九阿哥已经学会了简单的字
,能稍微看懂一点简单的书了。
小太子看着自己书架上的书都太深奥了,九阿哥这年纪很难理解,就另外让人送来千字文这种小孩子刚入门的书。
九阿哥看着看着,就抱着书呼呼大睡。
小太子无奈,只好再找人送来连环画。画多字少,这下九阿哥就能看进去了。
不至于看一会,他就抱着书睡个天昏地暗的。
这天小太子正看着几本折子,一本是关于跟琉球的海上贸易。
新的海船已经造出来了,开始试航,到琉球做铜矿的买卖。
带的货物很杂,除了丝绸之外还有一小部分蕾丝布料,再是瓷器和茶叶,甚至有金鸡纳霜等等。
看琉球那边需要交换什么样的货物,以后他们备货就能更集中了。
再就是边境抢回来的矿产不少,分批送回来,还得掩人耳目。
毕竟去抢的是乔装打扮的士兵,他们公然带回来容易被罗刹国发现,中途抢劫就麻烦了,还可能谴责他们故意加入混战之中。
于是得转几道,私下卖给商人,商人再用其他货物遮掩,一点点弄回来。
皇帝这两年打算让小太子多历练,这些繁琐的差事都交给他来审核。
小太子看着一堆堆的数字,不由揉着额角,只感觉琐碎又叫人头疼。
但是不审核检查清楚,这些矿产和货物的数目对不上,也会引起不少麻烦。
毕竟矿产运回来转了几手,如果数目不对,是有人不要命伸手了,还是中途的损耗,又或者记录的人出错等等,都有可能。
跟琉球做买卖也不止一家,而是很多家,都是琉球上边的大家族。要长期合作,就得看这几家人如何了。
打交道一次两次可能看不出来,得长远来看。
于是船队去了几次,分批把各家的铜矿带回来,每次数量也不一样。
小太子只能反复核对,要是他算错了,那办差的人都得倒霉。
他算得有点累,抬头忽然见九阿哥没在平日看书的地方,而是吭哧吭哧爬上椅子,小脑袋凑了过来。
小太子好笑道:“九弟喜欢看这个吗?”
九阿哥看了一会,忽然报了个数。
闻言,小太子一愣,低头看着自己在草稿计算的结果,居然是一样的。
他不可思议看向九阿哥,这个弟弟才几岁大,竟然是继承了顺皇贵妃的心算吗?
“九弟,是谁教你算数了?”
听见这话,九阿哥歪着小脑袋道:“额娘有教我数数,不过看了就会,很简单的!”
小太子沉默了一下,哪里简单了,还是这么快的心算?
不过想想四格格和六阿哥都没继承这个技能,估计是九阿哥的天赋了。
于是小太子拉着九阿哥帮忙计算,九阿哥看一下很快就算出来了,给小太子省了不少事。
他挑了一组数,自己计算后,跟九阿哥算的是一样的。
等郭珍珠知道的时候,自己这个最小的儿子已经加入了审核组,帮着小太子计算各种矿产。
郭珍珠:九阿哥算是年纪最小的童工了吧?
不过皇帝让年长的大阿哥和小太子都开始帮忙办差了,大阿哥还好,只是去礼部学习,上午还要读书,下午去礼部。
礼部负责很多仪式,规矩和流程都要弄得一清二楚才是,绝不能有一点点差错。
大阿哥既要继续上课做功课,下午还得去礼部背书,背得人都要碎了。
小太子就是负责审核最近边境送回来的矿产数目,还负责跟琉球的铜矿买卖。
他上午也得上课,得帮着皇帝整理折子,还得参与皇帝跟大臣的议事,又得反复检查计算这些矿产数目。
自己还得看书、练字,小太子不去骑射课,早上还得打一套拳锻炼身体,体能不能落下。
他每个月还得抽空练习一下骑射,别是到时候去围猎,手生了什么都没打中,那就太丢脸了。
小太子甚至还帮着郭珍珠带九阿哥,给他找连环画的书,吃食都关心了一遍。
郭珍珠感觉他完全跟皇帝一样,不但是工作狂,也是时间管理大师。
她就不懂了,这两父子难道都不睡觉的吗?
皇帝使唤童工简直不要太顺手,尤其小太子帮了不少忙,让皇帝稍微闲了一点,有空跟郭珍珠偶尔去花园赏花,去耕地那边看看作物的情况。
他还能看看这两年新移植过来的葡萄,担心太少,跟第一年那样被五阿哥和六阿哥直接摘没了,索性多挪了一些过来。
中途有些葡萄植株没能活下来,有的种下后没能活,余下的不算多。
皇帝顺道还移了不少哈密瓜过来种下,畅春园这耕地的面积是一年比一年多。
如今畅春园的西边长长一条全是耕地,要不是园子不够大,估计这耕地还能继续延长开去。
皇帝也感觉有点可惜,园子太小了,这耕地没法再扩大了。
郭珍珠:皇帝你要不要听听你自己说什么,畅春园比皇宫还要大一点啊!要不是中间有内湖在,估计耕地能一直蔓延到东边来。
皇帝已经开始琢磨在畅春园隔壁多弄个园子,这耕地就能扩大了。
郭珍珠:皇帝你高兴就好!
六阿哥对耕地扩大尤为高兴,毕竟皇帝给他分了一部分耕地,如今也能扩大一点了。
之前郭络罗夫人给他带的种子全种起来了,然后留了种继续种,如今面积越来越大。
里头的种子除了菜种,也有花种和树种,六阿哥通通都种了一遍。
毕竟这山里的种子,在外头还是挺少见的,多种一点,以后也能写进六阿哥的书里。
六阿哥已经把种花的书写了一册出来,印刷出版了。
就跟他预料的一样,买书的花农非常多,几乎
书一进书局,转眼就被采买殆尽。
这书的印刷都快跟不上售卖了,而且拿到书的花农按照上面写的去种,当年的花确实开得更绚烂更漂亮,也能卖出更高的价钱。
这下外地的花农坐不住了,都跑过来采买,毕竟六阿哥刚开始印刷不多,都不够京城和周边的花农采买的。
而京城和周围的花农是最多的,他们种好的花都会送到京城来卖,也能卖上价钱。
毕竟京城都是富贵人家,不缺钱,才会追求生活,还经常开赏花宴,对花卉的需求很大。
甚至买的一批花的花期一过,就会重新采买新的一批进府。
要是贫穷的地方,吃都吃不饱,谁会去买花呢!
种花这书一出,让花农养的花都更好了,对六阿哥的质疑声音也就减少了很多。
等两三年后,各地的作物产量都渐渐起来了,更是没人能撼动六阿哥这少见的种地天赋。
只是农学再有天赋,六部里头,就仅有户部能涉及一些。
但是户部负责管理全国的财政、人口、土地和农业,如果六阿哥去户部,农业只是其中一小方面。
郭珍珠其实并不在意六阿哥长大后非要去六部哪里办差,可是阿哥们基本上都会有差事,哪怕挂名也好。
六阿哥要是什么都没,反而显得格格不入了。
皇帝倒是很快着手解决此事,郭珍珠没想到的是,他打算在六部之外成立一个新的部门:农商部。
这个名字叫郭珍珠一听,立刻明白皇帝的用意。
皇帝想要成立一个专职农学的部门,可以直接指导各地种植的问题,不必户部来兼任。
户部也只能每年计算一下农田的数量,以及农田产出等等,对农学方面基本上没法指导。
以前只有皇帝一个,新设部门没太大的必要,但是如今有了六阿哥,这部门就能独立出来了。
另外船队建起来后,远洋行商就多了起来,比如去琉球采买铜矿,比如跟罗刹国做蕾丝和茶叶买卖,比如跟海商进行布料、茶叶、瓷器和时钟等等的出口贸易。
这会儿是船舶司负责,再由皇帝直接管理。
皇帝也想把这方面的事务独立出来,成立个新部门。
正好农学和商业结合出来,就不用独立两个部门那么麻烦了。
郭珍珠疑惑道:“皇上,六阿哥只擅长农学,对商业方面想必不太能处理得了。”
皇帝笑笑道:“爱妃不用担心,朕打算商业这方面暂时由太子来兼任。”
郭珍珠:小太子这童工的工作是越发多了是吧?皇帝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皇帝还补充道:“太子说九阿哥的算数很有天赋,才几岁大,已经能帮着核算了。等九阿哥长大了,也能进农商部帮忙,给太子分担一些。”
郭珍珠:童工的队伍越发壮大,还包括了九阿哥……九阿哥才几岁,已经被皇帝安排得明明白白的了?
看来九阿哥以后想当个吃喝玩乐躺平的小阿哥是不可能的了,工作岗位都已经安排好了,就等着他长大了!
如今九阿哥已经被抓去帮忙干活,郭珍珠原本还有点担心孩子太小了,被带去干活可能会很累又不大情愿。
然后她就看见每天兴致勃勃去小太子那边上工的九阿哥……
算了,孩子高兴就好!
皇帝设立新部门的事在朝堂上引起轩然大波,众大臣一看就明白,这个新部门是皇帝专门为六阿哥量身订造的。
有些大臣觉得没必要把农学单独挪出户部,让六阿哥直接进户部不就行了?
也有大臣认为六阿哥只擅长农学,进户部可不是仅仅会农学就行,在算数方面也得出色才是。
更有大臣觉得新部门成立得太仓促,加上六阿哥如今年纪还太小,根本无法独当一面。
不如等六阿哥长大后,才设这个独立的新部门会更妥当一点。
无数的折子飞进御书房讨论此事,皇帝却打定主意要设立新部门。
六阿哥年纪太小,如今无法领着一个新部门,那就先让别人领着呗!
皇帝启用的人选,是一个叫杨山的人。
这人除蚕桑外,对耕作、树艺、畜牧等也有很深的研究。
他还在当地设了学堂,把自己的研究教导给其他人。
郭珍珠得知杨山此人是李老爷子为皇帝推荐的人选,杨山曾为了农耕之事,跋山涉水来找李老爷子请教过。
两人后来互相通信多年,原本皇帝属意李老爷子,只是他年纪太大了,无法胜任,才会推荐杨山。
为此,皇帝对李老爷子的评价还挺高的。
毕竟李家那么多人,李老爷子并没有推荐本家人,而是推荐了对农学研究多年的杨山,是真心为皇帝推荐人选,而不是只想让自己族人平步青云。
派人查探过后,杨山确实多年如一日钻研农耕之事,是个有才之人,于是就被皇帝破格提拔。
皇帝倒是跟郭珍珠解释了一下,为何着急设立新部门的事了。
“农学这事在户部并不受重视,也无法对底下各地的司农做指导。毕竟户部的人也不擅长,只会做账本。”
“以前朕只有一个人,还要指点农事,实在分身乏术。如今有六阿哥把农事分门别类做钻研,还写了书指导人。看各地只看书就提高了一点产量,证明这个方向是对的。”
六阿哥如此有才华,就不该被埋没,农学也该受到更多的重视。
毕竟粮食产量多了,才是国之根本。
“另外朕也有私心,一个新部门的成立没那么容易,需要摸索前行。要让六阿哥一个人辛辛苦苦去摸爬滚打去摸索,朕也舍不得,索性提早设立这个部门,等杨山摸清楚了,六阿哥也就长大了。”
郭珍珠听得挑眉,所以杨山就是个前锋,先一股脑往前冲去探路,摔打滚爬之后,把路摸清楚了,就交给六阿哥来,六阿哥就轻松多了。
对杨山来说,虽然有皇帝的私心在,却也让他有机会被破格提拔。
在这个位置上,比在乡村设学堂教导人,影响能更大,也让更多人受益,确实是双赢的做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