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坪镇,战后重建正在热火朝天的进行
根据地军民在县、镇两级政府的组织下,全力投入到重建家园劳动中,小镇的恢复是一日一个样。
“杨兄、楚兄,为了打败强大的鬼子,根据地实施了坚壁清野;
所有的民众和物资全部转移,只留了一个空镇给鬼子。
鬼子进了根据地后,抓不到一个民众,抢不到一粮食,七千日伪人吃马嚼,每天光消耗的粮食至少要15000斤。
鬼子作战对骡马的依赖很大,一个联队光骡马就两千头,这些骡马可是要吃精粮的,食量至少相当于两个士兵。”
杨彦徵、楚云飞点头表示赞同,他们都是带兵之人,对部队的消耗门清;
7千人加2千骡马,每日消耗绝对是个庞大的数字,15000斤还是保守的。
李云龙继续说道:
“鬼子携带了一个月的作战物资,这己经是他们的极限了;
新一团利用游击战,专打鬼子的辎重。
在路上就摧毁了他们西成以上的物资,使得鬼子的粮食出现了紧张。
李云龙将作战过程简单的介绍了一遍,略去了一些不便透露的环节和手段;
楚云飞越听脸拉得越长,现在他己经不再怀疑八路军的战报了。
小林支队就是新一团打败的,386旅和八路军可能给予过支援,但唱主角的就是李云龙!
一个团全歼一个加强联队,战力恐怖如斯,不得不让人胆寒。
严格意义上说新一团还是个杂牌,连数字番号都没有,编制也是此战之后才得到国府认同的。
同时认同的还有115师独立团,129、120师教导团,总共16个团!
那些数字团肯定要比独立团强,这意味着他们能对抗16个联队;
就算打个对折也是8个联队,计两个师团,晋绥军也没有这个实力。
杨彦徵似乎并没有楚云飞想得那么复杂,而是担忧地说道:
“云龙兄,从参坪镇被破坏的程度来看,根据地军民为了打赢此战,付出的代价不少啊?
几乎都打烂了,现在己经进入寒冬,室外天寒地冻;
民众没有了房子,这日子可不好挨,粮食够吗?
会不会饿死人?”
李云龙的神色也变得很严峻,低沉着声音说道:
“困难是必然的,只能努力克服,想办法!
重建期间,部队的口粮减半,省下的粮食用来开设粥棚,至少要保证别饿死人。
棉被和过冬的物资也全部拿了出来,缴获的几千件军大衣也分给了老乡;
再加上夜间生起篝火,抗寒的问题勉强得到了解决。”
“云龙兄,看来你们八路军对战后重建还是做了大量的工作;
十几年过去了,你们还是大革命时期那支心系民众的部队。
在这方面,国府军与你们有差距。”
一旁的楚云飞听了就不乐意了,这不是长他人士气灭自己威风嘛!
在他看来,八路军那套假仁假义也就能糊弄一下愚昧的民众,反正他是一个字都不会信,冷哼一声道:
“云龙兄,新一团那点从牙缝里扣出来的口粮,能顶多少事?
据我所知,你们在根据地强迫士绅、地主减租减息,还查抄了几个大户,这才有了足够的粮食支援民众重建。
八路军改编前双方就有言在先,不得再推行打土豪分田地的激进手段,你们这是在违抗国府的政令。
小心玩火自焚!”
杨彦徵听完后也是眉头一皱,杨家可是平安县最大的地主,七成的土地都在杨家户头上。
如果八路军要打土豪分田地,首当其冲的就是杨家,他甚至担心心狠手辣的李云龙会将杨家给灭了。
楚云飞成功挑起了杨彦徵对八路军的敌视,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双方的阶级立场和政治诉求。
杨彦徵望向李云龙的目光变得不善起来,这十几年他虽然征战在外,但涉及到家人的安危,他还是很在意的。
李云龙其实知道杨彦徵就是杨怀瑾的长子,杨家也是八路军团结的对象;
楚云飞挑拨离间的心思他洞若观火,所以义正词严地说道:
“楚团长,你这是从哪里听来的狗屁言论,这是对八路军赤裸裸的侮蔑。
八路军在根据地是有倡导减租减息,但也是有分寸的,规定地租不超过五成;
同时减免了一切苛捐杂税,只收取一成的田亩税。
这一成的田亩税要维持军队的口粮,自治政府的运转,还要扶贫济困。
国难当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总不能让根据地军民饿着肚子去跟鬼子拼命吧?”
杨彦徵长舒一口气,点头表示认同;
如果只是降低部分田租,这个是可以接受的。
“云龙兄,楚兄所说的抄了几个大户可有此事?”
李云龙并不回避问题,义正词严地说道:
“这个是有的,但这与减租减息无关;
参坪镇李家、白家、张家等几个家族,主动投靠鬼子,在坚壁清野的最紧要关头,多次资敌粮食超过30万斤!
这对鬼子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使鬼子多坚持了十余日,给根据地军民造成了巨大损失。
这样的汉奸走狗不该收拾吗?”
楚云飞很想说官字两张嘴,是不是汉奸还不是你云龙兄说了算,谁知杨彦徵抢先说道:
“抄得好,汉奸走狗人人得而诛之!”
反正他听出来了,里面没有杨家,那就行啦;
至于杨家让出一部分利益,在他看来也是应该的。
国难当头,谁也不能独善其身;
当年他投身革命,也是奔着打倒军阀,让民众吃上饱饭去的。
不管是新三民主义还是旧三民主义,信仰的核心同样是救国救民;
所以他对八路军推行的减租减息并不反感,甚至想效仿,518团打鬼子也要钱粮。
杨彦徵定了基调,楚云飞就不好再搞事,因为他也觉得汉奸走狗该收拾。
接着杨彦徵等人也加入到重建的工地中,与军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实践中学习。
干了几天体力劳动,楚云飞就有些扛不住了,提议到其他地方转转,看看民兵训练。
楚云飞担心李云龙提前安排,就掏出地图随手指了一个村,正好是福水峪村。
李云龙怀疑楚云飞是有意为之,但没有证据;
杨彦徵也是时隔十几年后,第一次回到了福水峪村。
李云龙还真没猜错,楚云飞就是有意为之;
他也知道杨家在富水峪村,他不相信八路军和杨家能和平相处。
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楚家也是大地主,土地就是根基;
八路军嘴皮子一张就要地主让出利益,杨家肯定心生怨念,有了杨彦徵撑腰,他就等着看好戏了。
“彦徵兄,少小离家老大回,就不打算回家看看?”
刚刚进到村口,楚云飞就开始搞事。
李云龙只是微笑不语,他没必要装,落了下乘。
对于杨彦徵身份的事,他不知道正常,知道更正常;
他也不怕杨彦徵回家,杨家二小姐还在新一团,据说杨彦徵的二弟也是组织的人,这就是一本糊涂账。
“本来说好了不灭倭寇,誓不还家,但三过家门而不入,貌似我也不是圣人。
回家看看是必然的,到时一起去喝杯酒可好?”
厚脸皮的楚云飞当即就要跟人回家,被李云龙拉住了:
“杨兄一家团聚,你他娘的跑去凑啥热闹;
杨兄就是客套一下,你还当真了。”
“要喝酒可以,改天!”
楚云飞有些小尴尬,杨彦徵哈哈一笑道:
“还是云龙兄厚道,那就改日再约!”
这下楚云飞更尴尬了,双手一摊道:
“敢情就我不厚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