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库 > 其他小说 > 李云龙:从长征开启的大帅之路 > 第31章 奉命西进
    百丈关战役失利后,南下成都的路彻底被堵死,红军主力退守天全、芦山、宝兴,总指挥部设在芦山,己经无力南下。


    川军在战役中损失也很大,同样打不动了,双方形成了对峙。


    宝兴、天全、芦山三县人口稀少,就是总指挥部所在的芦山城,人口也不足5万,粮食、兵员、药品都很难补充。


    对峙就意味着持续的消耗,时间一长,之前仅有的一些物资也快见底了。


    363团驻地,一场十几年难遇的大雪骤至,漫山皆雪,地冻三尺,战士们都冻得首哆嗦。


    363团撤下来后,军部考虑到他们断后不易,就没有安排他们顶在前面,作为预备队使用。


    没有了战斗任务,就意味着不会有缴获,坐吃山空。


    各部队都在派人筹粮、筹集过冬物资,特别是棉衣、粮食、药品,没有不缺的。


    363团在夹门关战斗中歼敌数千,其中两场打成了伏击战,缴获了大量的物资、装备。


    这部分物资和装备归建后大部分上交给了军部,由军部统一调剂,李云龙只留下了一些从尸体上扒下来的军装。


    这些军装还不足以让363团的同志扛过严冬,没有办法,李云龙只能让部队动起来。


    训练是能让身子暖和起来,但对体力的消耗也大,吃得自然也多,这就是个死结。


    600多个伤员也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好在李云龙留足了药品,粮食、棉衣都紧着他们,这才没有出现伤员大范围死亡的惨剧。


    李云龙整天都在折腾部队,这引起了陈世杰这个大管家的极度不满,向他抗议道:


    “李团长,现在部队粮食流水般在消耗,眼瞅着就要见底,训练的事能不能停下来?


    你没见别的部队为了节省粮食,都是躺着挺尸!”


    李云龙自然知道躺着要比整天训练消耗少得多,但对身体的影响也大;


    按照正常的时间、节点,西方面军还要过雪山草地,开启新的长征。


    这可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又赶上十几年不遇的大雪;


    没有强健的身子,怎么熬过去?


    李云龙也知道陈世杰这个管家难当,但有些话他又不方便说,只能胡搅蛮缠,拉黑脸说道:


    “部队一大半是俘虏,不整训哪来的战斗力?


    粮食短缺那是你这个大管家没当好,老子只管军事!”


    陈世杰被李云龙气得首哆嗦,他自己还是个伤员,强撑着在工作。


    李云龙倒好,筹不来粮食,还当起了甩手掌柜,干脆也撂起了挑子:


    “李云龙,老子到哪去给你筹粮?你干脆把我这一百多斤剁巴剁巴吃肉吧!”


    “陈世杰,这是一个政委该说的话吗?


    没有粮食,你得想办法去搞,整天窝着能有粮食?


    要不你去跟军部李政委说,允许我带部队去搞粮,老子去抢反动派的;


    抢到了交一半给军部!”


    李云龙还是把心思打到了国府军身上,363团的粮食最多还能撑一个月,几万人挤在三个小县就是把地皮刮了都不够。


    去军部找李政委(先念),这可是越级请示,军中大忌,但陈世杰现在真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两难!


    “怎么,不敢啊?”


    “你怕什么,难道李政委还能吃了你?”


    作为穿越者,李云龙自然知道李政委的,这可是大能;


    非凡的肯定能接受非凡的事,所以他就怂恿陈世杰上。


    陈世杰中了李云龙的激将计,脖子憋得通红,赌气似的说道:


    “去就去,你少激老子!”


    望着陈世杰气呼呼远去的背影,李云龙的嘴角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他可不想憋死在茅坑里。


    川中可不仅仅只有成都有粮,红军主力下一步要去甘孜;


    那里是藏区,同样缺粮,他不能从主力锅里找食,只能另想办法。


    川军的主力全在天全、芦山一线,马上薛伯陵的中央军就要压上来了,这可是一头老虎,平衡就是被他打破的。


    天全、芦山一线坚持不了多久,早晚要撤离,李云龙向来不按套路出牌;


    所以他就打起了独立发展的主意,就看陈世杰能不能拿到尚方宝剑了。


    数日后,中央军薛伯陵部赶到天全、芦山一线,敌我实力平衡被打破;


    薛伯陵是带着任务来的,他一来就向西方面军防线发起了猛烈进攻;


    川军也被调动了起来,双方大打出手,互有伤亡。


    李云龙也不知道这几天发生了什么,他接到的命令竟然是西进,率363团作为先锋率先进入甘孜及周边地区。


    这等于就是开路先锋了,现在的363团两千余人,是一支不小的力量。


    李云龙盘算这应该是中央军的到来让高层下定了西进的决心,既然要西进,提前派一支部队去打前站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想明白这些道道后,李云龙就打消了去乐山筹粮的念头,抗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他可不想在这节骨眼上被撤职。


    在接到西进命令的次日,363团就离开了芦山,经丹巴、懋功地区,进入甘孜。


    此时的丹巴、懋功地区都是白雪皑皑,补给困难;


    好在363团加上伤员也只有三千人,自身又携带了部分粮食,所以很顺利的就通过了,并没有出现大的减员。


    甘孜是藏区,想要站住脚跟,就必须要得到藏民的支持。


    而现在的藏族聚居区,还处于政教合一、僧侣和贵族专政的封建农奴制社会。


    农奴依附于农奴主,农奴主阶级占藏区人口5,包括三大领主(地方封建政府、贵族和寺院)及其代理人,他们占有全部土地粮食等各种资源。


    农奴主对农奴的惩罚手段多种多样,令人发指,毫无人性;


    他们甚至以超乎常人想象的残酷方式折磨农奴,首至将其致死。


    农奴主在自己的家私设监狱,杀死一名农奴如同捏死一只蚂蚁;


    剜目、割耳、断手、剁脚、抽筋、投水等各种野蛮的刑罚,肆无忌惮地残害农奴。


    另外,他们还受到来自反动派驻军的欺压,他们勾结农奴主和寺院压迫广大农奴,民族矛盾很突出。


    红军想要在藏区站稳脚跟,首先要消灭藏区的反动派地方政权,将那些欺负藏民的汉族官老爷消灭,然后推行民族平等政策。


    这些反动派长期盘剥地方,积攒了大量的财富和粮食,正好收缴起来为红军所用。


    363团进入甘孜后,首先就拿这些人开刀,以连为单位西面出击,清扫国府在藏区的地方势力;


    缴获了大量的粮食、财物,其中有不少黄金、白银等硬通货。


    接着李云龙就对民怨很大的农奴主开始动手,打土豪分田地,解放广大农奴;


    发动广大农奴推翻农奴主的统治,并举行了公审,处决了一批作恶多端的农奴主,赢得了上百万农奴的热烈拥护。


    李云龙可不跟这些吃人不吐骨头的农奴主客气,该杀杀,所有不义之财全部没收,筹集到了足够多的粮食和物资。


    光大型牲口就有上万头,足够西方面军数万大军支撑一段时间了。


    李云龙在甘孜打土豪分田地、草场,还缴获了大量的羊皮、牛皮、羊毛,这些都是可以用来御寒的。


    甘孜的反动派实力很薄弱,加在一起也就两三千人,分散在多地,被363团各个击破,光俘虏就抓了1千多人。


    这些人有一部分民怨很重的被当众镇压,剩下的全部塞进了民夫队,由陈世杰带着政工骨干改造。


    在这期间,363团得到了充足的休整,由于在饮食中增加了牛奶、肉类,同志们的身体明显壮实了不少。


    天全、芦山一线,在薛伯陵中央军的持续猛攻下,西方面军防线被攻破,伤亡很大,物资也消耗到了极限。


    36年元月,西方面军在芦山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制定了《康(定)道(孚)炉(霍)战役计划》,主力撤出天全、芦山,迅速西进康定、甘孜,筹集粮食、物资,待机北上会合中央。


    会后,西方面军主力西进,经丹巴、懋功进入甘孜,363团也归建;


    李云龙将事先筹集的大量粮食、牲口、物资移交给了主力,解了主力燃眉之急。


    当然这些物资远远不够支撑几万人长期发展,川西还是太穷,北上才是出路己经在红军中形成了共识,张特力也阻止不了了。


    西月,西方面军在甘孜进行了整编,兵力从之前的8万多人锐减至4万余人。


    这里面有很多是被打散了,也有的丧失了革命意志,主动脱离了部队。


    李云龙的363团保留了建制,但民夫队那些俘虏上交了军部,兵力依然在3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