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库 > 其他小说 > 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 第473章 孟霍族长抵京
    宇文衍欣然一笑。


    给几人面前的茶杯倒上新茶。


    他之所以这么安排,一是希望尽量减少伤亡。


    二是给李药师领兵实战的机会。


    战后。


    让这一万人马驻守当地,相当于移民了。


    小皇帝这么一说,几位大佬恍然。


    宇文衍对那里的重视程度,在他们心中有了全新的认知。


    随后,君臣几人进行了一番周密的谋划。


    六位大佬起身告退,下去着手准备相关事宜。


    能将西南之地的历史进程向前推进一步,小皇帝心情甚好。


    伸了个懒腰,站起身来冲着大殿横梁喊道:


    “花花,来一曲。”


    正在卿卿我我的花花给了小皇帝一个斜眼。


    不情不愿地唱起了“大周皇帝,文成武德,千秋万载,一统天下,貌甚藩安,帅气逼人”


    梅、兰、竹、菊四女捂嘴轻笑,眸光似水,媚态百生。


    宇文衍畅怀大笑,抬脚走出了大殿,向后宫走去。


    一个月后。


    扩大种植面积的冬小麦获得丰收,亩产达到两石,产量比春小麦高出三五斗。


    不但产量提高,还能多种一茬大豆。


    活生生的例子摆在眼前,谁不愿自家的土地多一分收成呢?


    从此以后,将会有更多的自耕农改种冬小麦。


    这几年。


    农业生产取得巨大进步,贾仲明带领的农学馆功不可没。


    水利浇灌,种子选育,沤肥之术,垄耕种植,病虫害防治,铁制农具深耕细作等。


    每一项都给农业生产带来肉眼可见的变化。


    宇文衍也不吝赏赐,拿出数以万计的钱帛财物对农学馆的人员进行奖赏。


    这天。


    孟氏、霍氏族长风尘仆仆地抵达京城。


    由政事堂五位大佬和两人进行商谈南中政务之事。


    对于孟、霍两家,接到进京的消息时,就像在做梦一样。


    爨氏倒台,朝廷就诏他们入京,预感自己家族翻身的机会来了。


    天上掉馅饼的事,两人喜出望外,自然是全盘接受朝廷的安排。


    商议结果如下:


    孟氏负责云南道,霍氏负责黔中道所有政务。


    刺史和县令由他们自行任命,报吏部登记造册即可。


    各郡太守由吏部指派。


    各级官员两成名额归朝廷任免,余者由两家决定,


    傜役不出南中,赋税由刺史府自行收取支配,但不得高于朝廷的标准。


    朝廷出资建造地方官学,大周钱庄,改造官道驿站。


    引进高炉炼铁,铁制农具,生猪养殖,以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支持手工业和商业贸易,加大中原商队在南中地区的贸易规模。


    另外。


    朝廷还给指派的官员制定了详细的处事准则。


    比如尊重地方部族民俗、信仰,一视同仁,不得区别对待等等。


    所有内容成文成册,签字盖章,形成正式文书。


    比起以前的爨氏,尽管权力受到极大的限制,做不成土皇帝了。


    可对于没落的孟、霍两家来说,不敢有太多的奢望。


    这样的结果,对于他们的家族来说已经是意外惊喜,祖坟冒青烟了。


    随后。


    宇文衍在上善殿接见了两位族长。


    和他们聊了些南中的山山水水,风景名胜,气候特征等。


    内容详细精准,就像身临其境过一般。


    甚至有些地方,连他们都没听说过,唬得两人一愣一愣的。


    最后。


    宇文衍赏赐了金色天元刀,以及每人一尊半人高透明玻璃塑造的孔明全身像。


    诸葛丞相在南中百姓心目中拥有极高的声望。


    特别是孟氏族长,见到全身透明的孔明像后,当即跪地拜了起来。


    三百六十多年前。


    蜀汉丞相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留下千古美谈。


    其后人对于神机妙算,用兵如神,爱惜百姓的蜀汉丞相也是崇敬不已。


    接下几天。


    小皇帝让政事堂几位大佬带着两位族长好好领略了一下京城的繁华。


    参观了正在营建的京都新城。


    一眼望不到边的工地,以及数万人施工的场面让两人张大了嘴巴。


    四象营地。


    一场日常操练看得他们热血沸腾,身体都在微微发抖。


    内心直呼:


    如此威武之师,爨翫,爨震你们两兄弟真是茅房打灯笼——找屎啊!


    这还没完。


    火器营燧发枪,小钢炮,震天雷,炸药包轰天震地的声响,直接让两人呆若木鸡。


    回过神来后。


    只觉两腿发软,小心脏剧烈地蹦跳着。


    偶滴个天爷啊!


    这都是些什么神仙手段?


    简直神乎其技,令人绝望!


    政事堂大佬笑吟吟地看着,这就是小皇帝想要的震慑效果。


    端午节后。


    两位族长带着朝廷的几大车赏赐之物启程返回。


    朝廷任命的总管,都督,官员,以及一应军府都尉、果毅都尉、教官一同前往。


    这天。


    户部尚书于翼觐见。


    奏报邮政司一应事务布置完毕,已经开始运营了。


    “陛下,经过数月的宣传,邮署一经开业,立即就火了。”


    “第一天便售出邮票三十万余枚,收发信件近八万封,包裹万余”


    “有的人买了邮票不寄信,直接收藏起来。”


    说起邮政司的事情。


    于翼脸上的褶子都舒展开了,眼角满是欢喜之色。


    “好啊,邮政一通,老百姓书信往来就方便许多了。”


    君臣二人一边喝茶,一边聊着


    这是一项惠民工程,也是极具历史意义的事情。


    宇文衍把一千多年后的邮政系统搬到了这方历史时空。


    末了,小皇帝让墨言从御案上取来两个信封。


    他想亲自验证一下邮驿系统的运行情况。


    “这是朕写给辽宁贺若弼将军,以及岭南千金公主的信,文若你帮忙带到邮署去。”


    信封是用相对粗糙、厚实的麻纸糊制,具有较强的耐磨性。


    上面用小楷写上了地址和收信人。


    左上角则是六位天元数字书写的邮政编码。


    寄信地址写着——“京城长安街一号”,以及京城的邮编。


    这些都是小皇帝依照后世邮政体系,制定的一系列章程。


    另外,信封右上角,贴了四张十文的邮票。


    以百里一文钱计,从长安到辽东城及广州城将近四千里,需要四十文的邮资。


    “能替陛下代劳,是臣的荣幸!”


    于翼双手接过信件,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贴身收好,笑呵呵地回道。


    早在几年前。


    他就已经拜服在小皇帝的“王者霸气”之下。


    随着宇文衍御驾亲征,实现南北统一。


    内心愈加地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