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库 > 其他小说 > 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 第142章 营州总管
    胡商远道而来。


    官方招待他们吃好,喝好,住好。


    至于玩乐之事。


    以前来过长安的胡商,自然是熟门熟路。


    花街柳巷,舫船青楼,听曲饮酒,吟诗作赋,随君恣意享受。


    只要你肯定花钱,老鸨子保证给你玩出花来。


    当然。


    户部接待官员也一再强调:


    我们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说了,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刀枪。


    来到中原,就得遵守大周律法。


    这是华夏文化中的客随主便。


    欢迎遵纪守法的四方来客到大周通商!


    第二天。


    胡商便在西市进行贸易。


    他们带来了香料,宝石,波斯银器,琉璃,以及羊毛毯子等。


    这些稀罕商品,受到长安贵族的热烈追捧。


    有个贵妇人,看中一张精美的毯子。


    直接丢给胡商一块成人拳头大的金锭。


    出手之阔绰,让这些西域土豪目瞪口呆。


    南北朝时期。


    民风相对开放,对女性的束缚也轻。


    花木兰就是这时期的历史人物。


    女子能够自由进出坊市,出行都是骑马。


    没有待字闺中的说法。


    更加没有裹小脚那等丧心病狂的规矩。


    宋朝文人为了捧皇权统治者的臭脚。


    弄出了朱程理学那一套,“三纲五常”成为统治阶层大力宣扬的社会主流意识。


    女性地位由此一落千丈。


    女子不能抛头露面,裹小脚这等残忍的陋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


    几天后。


    部分胡商再次向东。


    出潼关,经淆涵古道,过涵谷关,抵达商贸繁华的洛阳。


    当下。


    整个大周,洛阳的商业气氛最为活跃。


    这些胡商都是想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跑一趟,顺便实地考察一下。


    他们准备多走一些地方。


    洛阳,邺城,甚至扬州都在计划之内。


    “陛下,这老鼠屎一样的东西,就是您说的棉花种子?”


    墨言手里拿着一些,黑褐色椭圆形颗粒状的东西,好奇地问道。


    外形看上去还真有点像大一号的老鼠屎。


    “是的,这可是宝贝。”


    裴矩费尽心思,也就从胡商那里购得十石棉花籽。


    当下的一石大概是100至120斤。


    看来,棉花在西域也还没有大量种植。


    这些种子少是少了点,但种个几年后,量就起来了。


    何况,以后还可以继续从胡商手里购买。


    种子来得正是时候。


    四月份正好是北方棉花的播种时节。


    十石棉花籽,宇文衍全部交给了农学馆的贾仲明。


    让他在城外的实验基地试种。


    ……


    这天。


    长安城东门。


    一支十余人的马队穿过门洞,进入城内。


    为首三人。


    一袭僧衣,面容清秀,红唇齿白。


    从东门到西门。


    这是一段很近的路,又是一段很远的路。


    似乎走了很久很久,又像是眨眼之间。


    一入空门深似海,从此相逢是路人!


    谁也无法体会此时此刻三人心中的滋味。


    出城,上马。


    扬鞭后,三人不约而同地回首,再看了一眼这座厚重又苍桑的古城。


    马队飞驰而去,很快消失在了地平线上。


    “哎,人各有命,顺其自然好了……”


    小皇帝听了消息,轻叹一声。


    她们的家人都劝不了,他也不好多说什么!


    墨言又道:


    “陛下,贺若将军到了!”


    “宣!”


    宇文衍放下手中狼毫笔,起身活动了一下。


    “臣参见陛下!”


    “辅伯来啦,免礼!”


    突然被皇帝召进宫。


    贺若弼心里也没底,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你还没见过这个舆图吧,快来看看。”


    宇文衍拿起细长的竹条,指了指屏风上面悬挂的那幅巨大疆域图。


    贺若弼依言上前,抬头看了起来。


    “这,这……”


    作为一名马上将军,一眼便看出了此图的利害。


    贺若弼双眼圆睁,一时失语了。


    “陛下,此图竟然如此详尽,妙哉,妙哉!”


    他把脖子伸长了些,双拳紧握,嘴里赞叹着。


    这幅舆图,已经是大周疆域图2.0版了。


    在原先的基础上。


    山川,河流,城池标识得更为详尽。


    各种关隘,要塞,古道都有标注。


    大周的所有驿站路线,全都描绘了出来。


    “辅伯,你看这是哪?”


    小皇帝指着东北辽河以西那片区域。


    “那是辽西?”


    “对,如今朝廷在此设营州,治所龙城。”


    “近年来,高句丽很是不安分,不仅占据故土汉四郡,辽河以东地区也在其控制之下……”


    “如今,更是和突厥眉来眼去,觊觎辽西,甚至是幽州!”


    宇文衍把东北的形势大概说了一下。


    “高句丽狼子野心,若是任其成长,必成祸患啊!”


    “依辅伯之见,该当如何?”


    小皇帝也想听听他的看法。


    “回陛下,这等属国本无臣服之心,无非想不劳而获,是永远喂不饱的白眼狼……”


    “以臣愚见,唯有实控,设郡置县,加强教化以驯之!”


    贺若弼稍作沉吟,如是说道。


    宇文衍没想到,贺若弼竟有这等眼光。


    要知道。


    封建时代的帝王,都把中原视为天朝上国。


    稍远的地方归为蛮夷之地,根本就看不上眼。


    统治方式也是采用羁縻之策。


    也就是,只要你归顺或臣服于中原王朝就行。


    实际上,那块土地还是你自己的。


    这就有了羁縻州,附属国的出现。


    设置羁縻州的地方,大多是远离中原的边疆地区。


    附属国则是更远的半岛三国,倭国,交趾,以及中南半岛,南洋诸岛的一些小国。


    名义上。


    附属国每年进贡,甚至国王也来觐见天朝皇帝。


    但是,往往朝廷赏赐回去的东西,是他们进贡的数倍之多。


    这些帝王永远都不会知道。


    华夏失去这些土地,放后世,是何等痛彻心扉的遗憾!


    不过,这也是时代的局限性。


    受交通限制,政治统治辐射的范围只能那么大。


    哪怕是强盛王朝,短暂纳入版图,也持续不了太长的时间。


    最终还是要分崩离析。


    宇文衍重活一次。


    绝不允许这些属国游离在王朝的版图之外。


    哪怕是昙花一现,他也会坚定不移地去做。


    贺若弼所说,甚合他的心思。


    特别是“加强教化以驯之”,没有一点政治头脑的人,绝对说不出这种话来。


    “大善,辅伯之言,甚合朕心!”


    “朕欲让将军就任营州总管,如何?”


    宇文衍说完。


    直直地盯着贺若弼,看其作何反应?


    “谢陛下隆恩,臣愿往!”


    贺若弼闻言,未作丝毫犹豫,痛快地应了下来。


    “很好,卿可当朕之肱骨也!”


    “这是朕关于大东北和高句丽的一些想法,你看看……”


    小皇帝说完,取出一个册子递到他手上。


    听到宇文衍称其可为肱骨之臣。


    贺若弼的小心脏怦然直跳,快激动坏了。


    恭敬地接过册子,仔细地翻阅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