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轨对于宇文衍不同一般的脑回路已经慢慢习惯了。


    学习儒家典籍的时候,小皇帝就问过一个问题。


    儒家文化会不会成为禁锢人们思想的枷锁?


    其实在隋唐以前,儒家思想还是相对开放的,还没有完全沦落为王权统治工具。


    在西晋之后的数百年间,儒学遭受到了极大的破坏,有些典籍甚至出现了断层。


    因而,这个时期的儒学,和宋以后的朱程理学完全是两个概念。


    王轨这老小子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只说凡事都有两面性,两权相害取其轻。


    小皇帝也就是那么一问。


    社会发展有其一定的必然性,有些事情也不是他能改变的。


    三臣都是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后成长起来的。


    宇文泰掌管西魏后,也积极提倡胡汉融合。


    在儒学方面,王轨,乐运,颜之仪都能做他的先生。


    这天晨练之后。


    小皇帝端着一碗水引饼(面条)吸溜着。


    元胄、元威兄弟像两座铁塔般立于身后。


    王鹰则在殿外巡视。


    王轨,乐运,颜之仪已经吃过了,端坐下首,笑容可掬地看着宇文衍吃。


    他们三人已经把太极拳的所有动作掌握了。


    每天早上都会坚持打上几遍,似乎有所得。


    对于自己侍奉的幼帝,那是越来越顺眼。


    “陛下,臣等为您举荐一个侍读如何?”


    等到小皇帝把面条吃光,放下碗筷,乐运这才开口说话。


    “侍读?”


    “谁家的孩子。”


    宇文衍抹了一把嘴角残留的油花,轻声问道。


    “永康县公李崇义的孙子李药师……”


    “李药师?”


    “是不是又叫李靖?”


    乐运话刚说完,宇文衍有些激动地问道。


    难道是唐初时期的名将,战神李靖?


    李靖,字药师,雍州三原人(陕西三原县)。


    又有一说其原名叫李药师,后改名为李靖的。


    “李靖?”


    “这个臣倒是不清楚……”


    “其父是不是李诠?”


    “正是,陛下识得李主簿?”


    “那就对了……”


    小皇帝和乐运一问一答间,宇文衍突然小手一拍。


    这个李药师,便是唐太宗李世民所封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的大将军李靖。


    小皇帝哪认得什么李诠、李崇义,他只是有着后世的一些历史记忆罢了。


    “陛下,这个李药师年仅八岁,和您年龄相当……”


    “小小年纪便熟读兵法和儒家典籍,习武亦天赋异禀,是享誉京兆的神童。”


    颜之仪这时也说话了。


    李药师看来从小就是“学霸”型人物啊!


    古往今来,多少神童湮灭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李靖却是把他的聪明才智延续到了成年,最后功成名就。


    “那行,李药师这个侍读朕同意了。”


    宇文衍开心地挥了挥了小手。


    多了个同龄人为伴不说,还把未来的历史名将收于麾下。


    快哉!


    乐哉!


    爽哉!


    王轨,乐运,颜之仪见小皇帝似乎对这个李药师早有耳闻,也是轻松一笑。


    本来他们还想着,是不是要费一番口舌才行。


    他们之所以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


    一是这个李家是汉人。


    二是和李崇义父子相熟。


    三是希望给小皇帝多拉拢一些朝中大臣。


    “李药师是不是有个舅舅叫韩擒虎?”


    “正是,陛下!”


    三人齐声答应,也不再问他为什么知道了。


    “他可是在京师任职?”


    “若是人在京师,明儿让他也一块前来。”


    宇文衍之所以提起此人,盖因这个韩擒虎也是个人物。


    历史上他是杨坚以隋代周后,座下有名的大将军。


    隋灭南陈,便是此人直捣都城建康,活捉后主陈叔宝。


    北周时,随武帝平定北齐,又多次大败南陈军队,封新义郡公。


    郡公是比李靖祖父李崇义的永康县公高一阶的世袭爵位。


    “陛下,韩将军当下为和州刺史,不在京师。”


    一州之地的行政长官,属于六命官职。


    虽然没能入朝为官,却也算是一方大员了。


    北周官职品级与后面的朝代是反的,以九为尊。


    正九命官员即是正一品,一命官员便是人们熟知的九品芝麻官。


    “那便等其回京再说吧!”


    小皇帝也不是那么着急要见他,反正有其外甥李药师在,以后有大把机会。


    早上晨练时。


    宇文衍又向王鹰传授了五招岳王枪法,到如今已经学会二十招。


    随着枪法招式的增加,岳王枪的威势也是明眼见涨。


    感受到手中银枪传出的凛凛之威,胸中顿生一股畏然不惧,势不可挡的豪情。


    每当这个时候,他便会向小皇帝投去感激的目光。


    宇文衍古井无波又透着坚毅的眼神,使其小小孩童的形象突然间变得伟岸起来。


    在去亲军驻地的路上,一直低调的小皇帝却是低调不成了。


    为什么?


    有了元氏兄弟这两尊铁塔般的贴身护卫,到哪都是吸睛的目标。


    元胄手持双锤,目光犀利!


    元威肩扛狼牙棒,威风八面!


    只要看到两人出现,城中百姓便知当今幼帝出宫了。


    宣帝每次出行都是兴师动众,排面奢华,时常弄得鸡飞狗跳,官员百姓苦不堪言。


    但宇文衍却让他们感受到了他与太上皇宇文赟的不同。


    小皇帝给百姓留下的印象却是玉面俊美,平易近人,气质斐然。


    御驾两边,有全副武装的宿卫军士随行。


    但在宇文衍的要求下,绝不允许喝斥开道,冲撞百姓的情况发生。


    每当经过繁华街道,他都会拨开车帘,向两边的百姓招手致意。


    本来。


    一见圣驾,全都要跪地低头,等御驾远去才能起来。


    小皇帝允他们行礼后便起身,故而京城百姓有幸一睹幼帝天颜。


    “观圣上之言行,实不像玩乐之君,坊间传言谬矣。”


    “诋毁皇室威德,小人也……”


    “幼帝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乃福寿无双之相!”


    “当今陛下,龙威自显,将来定是个明君……”


    ……


    小皇帝的御驾在城中百姓的低声议论中远去。


    其实对于百姓来说,谁做皇帝,皇室姓什么并不重要。


    只要能让他们吃饱饭,过上安稳日子,他们便支持谁。


    若是在此基础上,还能尊重一下他们。


    或是让未来的生活更有盼头,那百姓就拥护谁,爱戴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