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些东西对于楚恬来说不算什么,但在这个以票据为主导的年代,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她打开信纸读了起来,信的开头就能看出,写信人的心情非常好。 信的内容也印证了这一点,工作上赵桂芝已经完全胜任,游刃有余。 家里双职工,生活水平直线上升。 就连她母亲的病情都有所好转,家里人现在就是拧成一股绳,生活充满希望。 而且现在有好几个小伙子对她有意思,总是殷勤的对她嘘寒问暖。 其中有坐办公室的会计,还有车间的工人,运输队的修理工学徒。 她都不知道选哪一个好了…… 楚恬对这样少女的烦恼报之一笑,这真是一家有女百家求。 接下来信里又提到了许小芹一家的事。 事情的起因是楚欣邮寄到轴承厂的几封信,正好被赵桂芝取信的时候看见了。 信是写给她爸爸楚德刚的,但楚德刚已经进去了,根本没人取信。 出于多重考量赵桂芝将信拿了回去,拆开看后,唏嘘不已。 原来楚欣去西北下乡之前只是大病初愈,身子骨一直虚着。 上工根本赚不了几个工分,总是拖知青队伍的后腿。 她从小到大也没有吃过多少苦,不管是生活还是生存能力,都不如原来的楚恬。 苦日子自然过不惯,带去少有的钱票早就挥霍光了。 自然不停往轴承厂写信,要求家里给邮寄钱票。 但都石沉大海,她算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看到这里,楚恬心里冷笑,这就是现世报! 享了那么多年的福,也该还回来了。 徐欣的最后一封信表示她已经嫁人了,还是嫁给了当地人,想让家里给出一份嫁妆和压箱钱。 如果家里不给出,婆家就会打死她的! 信的后面非常怨恨的咆哮,问父母为什么不给回信,不给邮寄钱票?! 难道想看着她去死吗?! 写到这里,赵桂芝唏嘘不已。 她歉意的对楚恬表示,已经写信告知了楚欣,她父母兄弟的遭遇,让她不要牵挂。 嘱咐她安心过日子,好好跟婆家相处。 楚恬看到这里,差点笑出声。 觉得赵桂芝,简直是个热心的小可爱! 这封信简直就是楚欣的催命符。 对方如果得知楚欣的娘家,不但一分助力也不能提供,还都是劳改犯,不知道到会作何感想…… 楚欣以后的水深火热,一点也不难想象。 信的末尾,赵桂芝说他们一家人极力欢迎楚恬和楚寒到他们家过年。 到时候,她会准备很多好吃等着他们回去。 知青确实有探亲假,楚恬直接给她回信的时候谢谢这番好意了。 她和楚寒自然是跟着爸妈过年的,这年头坐火车麻烦还贼拉慢,是不打算回京城的。 还剩下两封信件,都是张三写来的。 看着这个便宜小弟,对于自己安排的工作还是挺上心的。 楚恬拆开日期比较早的一封,细细读了起来。 上面一点寒暄没有,直接就是正文。 9月5日到9月27日这段时间,晓茹都是按部就班的上班、接送孩子等。 并没有什么异常的情况出现,只是很寻常的生活轨迹。 直到9月28日这天晚上,她的生活有了一丝起伏。 孩子咳嗽发烧,需要及时就医,但她还没有开工资,自然觉得十分棘手。 更要紧的是,她家里离着卫生院不近,就靠她抱着孩子腿着去根本不行。 于是她很快带着孩子来到了帽儿胡同,找之前给她介绍住处的大娘这。 不过路上黑灯瞎火的,她还抱着孩子摔了一跤。 在这里,张三吐槽了一句,“为啥不穿平底鞋啊?该!” 楚恬没忍住,噗嗤笑出声。 本来挺悲情的事儿,被直男一吐槽,顿时觉得貌似有点道理。 晓茹的鞋跟折了,只能深一脚浅一脚的抱着哇哇哭的孩子往前走。 等到了地方的时候,孩子都哭累睡着了。 她刚要上前敲门,就见帽儿胡同的那位大娘家里出来好些个人。 于是只能装作路人,和那些人擦肩而过。 等人都走光了,她见门口就剩下一个男的。 天太黑了,看不清样貌,对方转身回到院子把门关上了。 晓茹在胡同里徘徊了一会,才去敲门。 那个男的又出现在了门口,张三听不清两人的对话。 见那个男人从院子里推出自行车,载着晓茹母子很快就消失在了夜色里。 楚恬认为张三应该是没有自行车,事情应该就到这里了。 没想到那小子还挺有心眼的,竟然回到晓茹家附近守株待兔。 她不得不佩服对方的敬业程度,心里想着要不要给张三搞个交通工具,好方便他行事,办事更有效率? 看到下面的发展,她很快将这件事压在心底。 应该是天色蒙蒙亮的时候,男子载着晓茹和孩子回到了住处。 张三猜测,对方是当初给晓茹传递纸条的人。 大半夜的跟那么多人聚集,根据他当好几年红套袖的经验来看,帽儿胡同那处地点铁定有见不得人的猫腻。 出于好奇和任务,他认为有必要跟踪对方一下。 只是对方有两个轮子,他就是拍马也不及呀。 反正天亮了,他把帽檐压低,大摇大摆的从两个人身边经过,恰好看清了男人的侧脸。 对方看上去三四十岁,个头中等偏上,穿着四个兜,容长脸,丹凤吊梢眼,左眼眉眼尾部有个极小的痦子。 见到这段相貌描述,楚恬就确定对方就是佟国栋无疑了。 楚恬心里冷笑,这家伙真是忙的很。 大半夜的,跟那么多人在屋子里密谋啥? 看来那个帽儿胡同是他的一个据点。 而且还有闲工夫陪着有夫之妇上医院? 她心里琢磨着,确实应该给张三搞辆自行车,让他好好跟踪下姓佟的家伙。 打定主意,她接着看剩下的一页信纸。 在10月1号这一天,晓茹到百货大楼买了皮鞋和衣服。 2号才发工资,1号就去高档场所消费,应该是姓佟的接济的钱票吧? 果然她如所想,在张三的下一封信里得到了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