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库 > 穿越小说 > 大明:好圣孙,替咱监国! > 第12章 制造新型防伪宝钞,打击天下印钞贼!

第12章 制造新型防伪宝钞,打击天下印钞贼!

    好吃的东西,再加上是第一次吃,吃个新鲜。


    朱标胃口大开。


    吃的速度也快了起来,他三下五除二就将一块红薯吃完。


    这还没算完。


    他又又拿起一块。


    太子妃吕氏见状也一样,她尝了一口土豆丝。


    嗯...


    怎么说呢。


    好吃。


    清爽可口,酸甜适中。


    朱允炆和朱允熥则看重了红薯,烤红薯给他们的感觉就是甜甜腻腻的,这对于孩童而言和一大块糖没有什么区别,他们纷纷要了一块烤红薯,吃得满嘴都是。


    朱雄英看着两个弟弟,亲自给他们扒皮,让他们别被烤红薯烫到。


    看着朱允熥、朱允炆吃的满脸都是的样子,朱雄英笑了笑。


    可当他看着朱允炆的时候。


    心中却很复杂。


    朱允炆,就是未来的建文帝。


    历史上的朱允炆,在刚刚继位不久后,便听从了黄子澄、齐泰等人的建议,开始削藩。


    他的手段极其严酷,逼得燕王朱棣不得不奉天靖难。


    朱允炆的削藩手段,可谓是毫不留情。


    先是贬黜周王朱橚,将他废为庶人,流放云南;随后又废除代王朱桂,将其囚禁在大同;接着齐王朱榑也被废为庶人,远迁南京;最后岷王朱楩也被废为庶人,流放漳州。


    这些手段,无不透露出朱允炆的急躁和不成熟。


    虽然,朱允炆未来不是一个合格的君王。


    但。


    现在的他,也只是一个孩子罢了。


    朱雄英在心中,不禁叹了口气。


    他依旧是自己的弟弟。


    其实以后对待朱允炆,不该用异样的眼光看他。


    自己但凡活下去,那么朱允炆永远只是一个藩王罢了。


    只要他还在,历史的车轮,就不会按照原来的轨迹行驶。


    他会保护自己的弟弟朱允熥,也会保护大明朝。


    一顿饭下来,众人吃得是五饱六饱,心满意足。


    “这东西,真是神了。”朱元璋擦了擦嘴,心满意足的拍了拍肚子,“又好吃,又管饱,简直是造福百姓的圣物。”


    朱标闻言,也是连连点头。


    “等到这两种粮食推广开来,以土豆和红薯的饱腹感和味道,大明百姓再也不用挨饿了。”


    太子妃吕氏,这个时候早就忘了这东西有没有毒了。


    也没有再提过这事。


    她已经被这味道给打败了。


    太好吃了。


    随即吕氏也不禁附和道。


    “臣媳从未尝过如此美味,这东西若是能推广开来,天下百姓定能安居乐业。”


    虽然这种话是场面话,谁都清楚的道理,但也是事实,当一种粮食亩产量高,饱腹感高,同时也很美味的情况下,百姓们岂能不安居乐业?


    若是人人都有饭吃。


    确实就没有人造反了。


    当年朱元璋若非是被逼得实在是没办法了,也不会走上造反这条路。


    当然了,屁股不同,想法不同。


    当年朱元璋是百姓,活不下去了自然觉得造反是好事;可现在朱元璋是皇帝了,自然不希望百姓在大明朝造反。


    “好吃,好吃...”朱允炆和朱允熥两个小家伙,这个时候也吃得小脸红扑扑,手里还拿着没吃完的红薯,嘴里含糊不清地嘟囔着。


    一家六口,其乐融融。


    朱元璋心情很是不错,可能这就是天伦之乐吧。


    而,也就是在这其乐融融的氛围中。


    朱标的心中忽然想到了什么。


    他方才在文华殿处理政务,心中一直在为大明宝钞的问题而烦忧。


    宝钞确实已经成为了大明朝的一大积弊。


    再不改革,必将酿成大祸。


    朱雄英之前提出的改革方案,他仔细看了良久,心中也盘算过来,这确实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今日他也答应了朱雄英,准备把这件事情瞒着父皇,暗中推行。


    毕竟,他现在是监国太子的身份。


    有权力这么做。


    但他刚答应完,随即就后悔了。


    自己怎么像小孩子似的,把事情想的那么简单?


    这种事情岂能是说瞒住,就能瞒住的?把父皇想成什么了?


    瞒住,这是不可能的。


    锦衣卫不是吃干饭的。


    父皇建立锦衣卫就是用来监听百官的,包括宫廷内外,可以说锦衣卫的眼睛无处不在,很快就能知晓消息。


    甚至他刚刚和朱雄英商量完,那边父皇就知晓了。


    再者,就算锦衣卫监听不到,朝中的官员们也会偷偷向父皇禀报。


    想隐瞒下来,根本不可能。


    宝钞的改革,最终能不能实行,还是要看父皇的想法。


    本来,对此朱标并没有多大希望,因为父皇的脾气他很清楚。


    大明宝钞是父皇一手创立的。


    这么说吧。


    这是父皇心中引以为傲的功绩。


    任何对宝钞的质疑,在父皇看来,都是对他的否定。


    贸然提及,只会招来父皇的怒火,改革之事也必然胎死腹中。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朱标偷偷撇了一眼朱元璋,看着朱元璋那张因饱餐而泛着红光的脸,朱标心绪微动。


    这土豆和红薯,是朱雄英献给大明的圣物。


    可谓是天大的功劳。


    换做其他朝代,普通的百姓拿出来这东西,都够封个异姓王了。


    再者。


    父皇对朱雄英的喜爱,也是不用说的。


    那么这个时候提一提大明宝钞的事情,绝对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现在是向父皇进言的最好时机。


    可以趁着父皇高兴,将宝钞改革的事情提出来。


    有了朱雄英的功劳做铺垫,父皇或许就会听进去他的话。


    朱标犹豫了许久,随即就将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父皇,这宝钞之事,儿臣以为,确实亟待改革。”


    他话音未落,朱元璋却愣了愣,随即大手一挥,打断了他的话。


    “这事儿,咱已经准了。”朱元璋满不在乎地说道,“这件事情乖孙已经和咱说了,你们就按照他说的去办吧。”


    “明天,咱就下诏令,停止滥印宝钞。”


    朱标听了朱元璋的话,脸色微顿。


    很快他就心中激动起来。


    父皇竟然同意了。


    好好好。


    这是好事。


    看来,土豆和红薯的献出,确实起了作用,父皇连大明宝钞这件事情都愿意让步了,这若是换做以前,是绝对不可能的。


    心中思索间,朱标就已经开始盘算起来了大明宝钞改革的一步步计划,他看了朱雄英一眼,道:“雄英,停止滥印宝钞是第一步。”


    “这第二步,你打算如何做?”


    宝钞的问题,到目前已经很严重了。


    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的。


    若是真的想把大明宝钞给改好,不是很容易的事情,需要一系列缜密的部署,环环相扣,才能真正扭转现在的情况。


    朱雄英闻言,略作沉吟。


    他心中早就已经有了想法了。


    随即也不再犹豫,道:“回父王。”朱雄英缓缓开口,语气沉稳,“儿臣以为,当前大明宝钞存在两大症结,犹如附骨之疽,亟待解决。”


    “其一,便是假钞横行。”


    假钞横行,这个问题在大明朝很严重,毕竟这东西来钱实在是太快了,甚至堪比土地兼并了,大明朝各种粗制滥造的假钞在市井间肆意流窜,不断的吞噬着百姓的血汗与对朝廷的信誉程度。


    大明宝钞之所以沦落到这种地步。


    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和民间大量的假钞流通有关。


    这些宝钞扰乱了市场秩序,更让百姓对宝钞的信心产生了很大的动摇。


    甚至,已经严重到了损害大明的根基。


    “其二,则是宝钞自身的制造技术存在缺陷,极易被宵小伪造。”


    之所以有人敢制造宝钞,也是因为现在的宝钞制造起来太容易了,很多不法分子,利用简陋的工具,便能轻易复制出以假乱真的宝钞。


    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宝钞的防伪技术,那么即便抓再多的造假者,也无济于事,只会是治标不治本,永无宁日。


    “所以,孙儿计划的第二步,是着手制造新型防伪宝钞。”


    新型宝钞,必须立刻制造。


    他是知道,该如何制造出来新型防伪宝钞的,且民间绝对没有任何能力仿造。


    现在大明朝这种情况,大明宝钞问题繁多。


    因此只有推出一种几乎无法仿冒的货币,才能重建宝钞在百姓心中的信任。


    朱元璋闻言,目光闪烁。


    眼中不禁掠过一丝疑惑。


    新型防伪宝钞?


    这东西,真有那么容易造出来?


    当年为了发行大明宝钞,他费尽心力,召集了工部、户部最顶尖的人才,最终也没能彻底解决防伪问题。


    朱雄英有方法?


    这并非是儿戏之事,若新型防伪宝钞能制造出来,且民间没有能力仿造的话,那这改革之事,将成功了一半,思索至此朱元璋面色端肃了起来,目光如电,看着眼前的孙儿,带着探究,又带着些许的期待,沉声问道:


    “这新式防伪宝钞,你真能办到?”


    朱雄英迎上朱元璋的目光,缓声道:“回皇爷爷,孙儿绝对能办成。”


    他的语气很笃定。


    这件事情,并非是那么难。


    “好,那咱就同意了,让宝钞提举司也配合你吧。”


    朱元璋不是磨磨唧唧的人。


    他既然选择,让朱雄英开始改革大明宝钞,那就全力支持。


    没有必要某些环节还卡着朱雄英。


    那就没意思了。


    自家人难为自家人?


    朱雄英有这种方法,也并非是胡闹,这是真的在为大明朝考虑。


    “孙儿谢皇爷爷,不过还有一件事情需要皇爷爷下令。”


    “这段时间,孙儿请皇爷爷下旨,让锦衣卫全力配合,在民间查抄所有私印假钞的团伙。”


    这是朱雄英准备解决的另外一则积弊。


    民间私自印钞的组织太多了,需要尽快铲除掉。


    不过依靠军队很难。


    要根除假钞这颗毒瘤,还得依靠锦衣卫这把利刃,以雷霆手段进行打击。


    这样才能绝不姑息任何一个造假者,以此震慑宵小。


    这件事情,倒是让朱元璋犹豫起来。


    他其实也并非是不愿意,而是觉得打击宝钞团伙,这种事情很难。


    “你确定能查清楚?”


    朱元璋眉头皱紧,“民间私印假钞的勾当,咱岂能不知?咱已下了最严厉的禁令,可那些贼人,就像野草,割了一茬又生一茬。就算有锦衣卫帮你,这天下的造假窝点,真能查得干净?”


    这种事情,牵连甚广,绝非易事。


    很多大族,可不干净。


    朱雄英能看出朱元璋的担忧和难办的地方,他笑了笑道:“皇爷爷放心,孙儿自有办法,此事必能解决。”


    说着说着,朱雄英露出胸有成竹之色。


    他若是没有解决办法,就不会主动提出这件事情。


    没有那个金刚钻,他也不敢揽这个瓷器活啊。


    “哦?你有何良策?”朱元璋想了想,追问道。


    “这...”


    “孙儿的法子,有些特殊,暂时不便细说。”


    朱雄英故作神秘的道。


    其实,没法说。


    办法?当然是有的。


    他熟知历史,对洪武年间那些贪官污吏的底细,了如指掌。


    本来就为了筹集打造宝船的资金,计划划利用锦衣卫,查抄这些蛀虫的家产。


    而这些贪官,很多都与民间的假钞制造团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那么,查起来就容易多了。


    只要以查办贪官为突破口,顺藤摸瓜,层层深挖,定能将那些造假窝点连根拔起。


    更关键的是,这本身就是一项积弊任务。


    只要民间的私印假钞组织还未彻底清除,这个任务就不会被判定完成。


    他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机制,精准地判断出大明的假钞之患是否已经根除。


    朱元璋见状,也不再多问。


    问了也无多大意义,都答应下来了,就随朱雄英去做。


    能做成自是好事,做不成也无伤大雅。


    晚膳过后,酒足饭饱。


    朱元璋满意地站起身,看着堆积如山的土豆红薯,再看看朱雄英,眼中满是欣慰。


    “雄英,晚上到仁寿宫来一趟,咱有话跟你说。”


    临走前,朱元璋忽然对朱雄英吩咐道。


    朱雄英恭敬应下:“孙儿遵旨。”


    一旁的太子朱标听到这话,心头不禁泛起一丝酸涩。


    他看了看父皇,又看了看儿子朱雄英,似乎明白了什么。


    父皇,应该是带雄英去看望母后。


    朱雄英也大致猜到了朱元璋的用意。


    “皇爷爷,是让我去见皇祖母吧...”朱雄英心中思忖。


    马皇后凤体一直欠安,而皇爷爷至孝,唤他前去,自然是想让病中的祖母见见这个聪慧的孙儿,宽慰其心。


    至于皇祖母马皇后到底得的是什么病。


    史书中有记载。


    肺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