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库 > 都市小说 > [三国]明君养成计划 > 第56章 这厢有礼了
    *


    暮色四合, 书房里烛火通明。


    荀晔回来后立刻开始写信,梳理清楚城中情况才能做短期计划长期计划,要是什么都不清楚就拍拍脑门决定留在颍川, 家里可能直接派人过来把他提溜回去。


    这不是一封简单的援兵申请书,而是他艰苦创业的第一步。


    不然他为什么花一整个下午的时间来听城里属官讲解情况?中午知道周昂打过来的时候就直接写信求援了好吧。


    “义父,您看看这申请书够不够情真意切。”荀晔思路通顺笔翰如流, 唰唰唰写满了整张绢帛, 然后摊开让他们家二凤爹审核, “颍川现状、颍阴现状、如何凭借颍阴拿下颍川、如何应对朝廷、如何在朝廷的默许下以颍川为根据地拿下豫州, 义父您看还缺什么?”


    李二陛下一目十行扫完, 对上傻小子满怀期待的眼睛, 欲言又止止言又欲,“你管这叫情真意切?”


    分明全是计划没有丁点儿感情。


    这年头写字用的绢帛宽度大约一尺,长度根据需要随意裁剪,傻小子写了足足四尺。


    计划一失败还有计划二, 计划二不成还有计划三,虽然想法有些稚嫩, 但是对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已经称得上周全。


    如果送上这么份计划书的是得力下属, 荀爽应该会很高兴。


    可是送上计划书的是年方十七的侄孙,那大概会是欣慰中掺杂着忧心。


    ——臭小子毛都没长齐还想学人家抢地盘?万一被群殴了怎么办?


    别说,以现在的情况他们家傻小子被群殴的可能还真不小。


    虽然打了小的来老的很让人头疼,但是陶谦都能为了钱财杀曹操全家,保不准就冒出来几个鼠目寸光的家伙只看眼前利益不管将来死活。


    李二陛下摇头叹气, 让他再扯卷绢帛继续写, 这次按照家书的格式, 别动不动就计划一二三,“你父亲还在并州, 平时怎么和你父亲怎么腻歪后面就怎么写,那才是真正的情真意切。”


    “这是给叔祖的信件,写成那样多不好意思。”荀晔也知道他给他爹写信有多黏糊,想到那么黏糊的信要和正经信件一起放到他们家叔祖面前总感觉怪怪的,“不太行,得收敛点儿,真写成那样叔祖更不放心让我留在颍川。”


    私家信件不能外传,叔祖也不行。


    他今年十七,那些信件要是传出去让别人看到只会觉得他今年才七岁。


    他是英勇无畏的大将军,再过几年就能成长为和二凤爹一般无二的超级无敌六边形战士,决不能让人小瞧了去。


    义父稍等,他知道申请书上少了哪部分内容,抒情部分马上补全。


    既能让叔祖明白他选择留在颍川不是仓促做决定,又能让叔祖感受到孩子长大后单飞的合理性,三分之二的篇幅都是暗示叔祖去安抚他爹让他爹不要担心。


    三分之二的笔墨用在暗示上,剩下三分之一则是明晃晃的把他们家叔祖捧上天,力图让当家做主的大家长赞同他留守老家大展宏图的计划。


    声情并茂言之有理,也就比他亲自跑回晋阳面对面讲道理逊色一点点。


    搞定。


    李二陛下搓搓下巴,“只要三千精兵?会不会有点少?”


    他能用三千轻骑打穿并州羌胡,但是也仅仅是打穿,豫州和可以简单粗暴碾压过去的并州还不一样,这边地势平坦一马平川连个天险都没有,后续防守阶段三千兵马肯定不够用。


    “叔祖是并州牧不是豫州牧,并州的战事还没有结束,不能分太多兵力到这边来。”荀晔将绢帛摊开晾干,然后卷起来封在竹筒里让人连夜送去晋阳,安排完后才回来继续说,“再说了,要太多也养不起。”


    唉,早知道要回颍川当初就不该把董卓的遗产都弄去并州。


    好在现在不是真正的白手起家,实在不行还能写信找长辈要。


    真要开局一个碗就让他打江山,江山能不能打下来不确定,反正沿街要饭的经验肯定能攒的足足的。


    算了,不能一直想已经错过的东西,错过的错过,最重要的是把握住眼前。


    荀小将军找出下午听官员汇报情况时简单列出来的物资单子,招呼他们家二凤爹一起研究,“城中存粮不多,供养城中兵丁足够,再加上并州派来的援兵就只能支撑到过年。”


    李二陛下落到旁边坐下,“算上今秋的税收。”


    如今已是七月,再过俩月就是秋收,今年颍川没有灾荒也没经受太多战乱,就是背井离乡的本地人有点多,总的来说收成不会差。


    这里是人口过百万的大郡,迁出的部分再多也不至于让留守人口少成并州那样。


    只要有人,恢复生产只是时间问题。


    并州那么乱他们都能让百姓安心种田,豫州的条件比并州好的多,只要有足够强大的兵力震慑宵小其他都不是大问题。


    荀晔抬头,“爹,现在的问题就是没兵也没钱。”


    养兵烧钱,大老远的从并州运粮回来也不现实。


    从来都是中原出粮草支援边地作战,什么时候见过边地出粮草支援中原打仗?


    抄家致富也要有个章程,他现在还没想好怎么抄。


    阿飘爹准备的资料他已经抄录完毕,他不回并州的话只送资料回去不好解释,为今之计只能先让颍阴的工匠试试,做出成果后再和并州分享。


    文化人多的地方适合卖书,等城里的工匠将造纸术和印刷术琢磨的差不多了就可以高价收割世家大族。


    没有意外的话,这法子来钱的速度估计能赶上正经税收。


    李二陛下啧了一声,“刚才在外面还挺机灵,怎么这会儿又不开窍了?”


    既然已经决定留在颍阴就不能光看现有的库存,税收耕种是最基本的,往来商贾也要考虑进去。


    中原腹地人来人往,富比王侯的商贾遍地都是,就算他们不开口那些投机牟利商贾也会自己送上门。


    没钱不是大问题,只要亮出名号有的是人主动来送钱。


    不要觉得留在颍川会举步维艰,这么说吧,在汝南袁氏被董卓族灭、荀氏荀爽位至三公并雄踞一州的情况下,他们荀小将军在天下人眼里的抢手程度不比袁绍袁术兄弟俩差。


    抄家是下下策,让心里有鬼的家伙主动掏钱更适合他们。


    当然,也可以两边同步进行。


    反正他们荀小将军如今是个香饽饽。


    荀晔受宠若惊,“这么厉害的吗?”


    他就这么摇身变成香饽饽了?


    李二陛下白了他一眼,嫌弃不已的让他往旁边撤,“起开起开,听耶耶讲。看舆图,颍川旁边是什么地方?”


    荀晔老老实实让到旁边,看了眼阿飘爹指的地方乖乖回话,“陈国。”


    李二陛下重重戳着舆图,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味,“陈国!富庶的陈国!部众多达十余万的陈国!最重要的是,陈王刘宠有不臣之心。懂了吗?”


    荀晔眼睛晶晶亮,连忙小鸡啄米般点头,“懂!”


    陈国富庶,陈王有不臣之心,什么意思?现成的血包啊!


    什么?陈王有十余万部众?


    对他来说开战要考虑布防考虑粮饷,最不需要考虑的就是战斗力。


    便宜儿子一点就通,李二陛下的心气儿也顺了,“陈王刘宠善弩射,手下有数千强弩兵,如此威慑之下国人不敢轻易作乱。而陈国的国相骆俊很有威望,所以豫州各郡国的百姓离开家乡第一选择都是陈国。”


    李二陛下这些天不是光飘不干活,晚上陪傻小子抄资料不耽误他白天出去溜达了解周围情况。


    豫州四个郡级诸侯国,其他三个都为黄巾余孽所扰,百姓多流离在外死于荒野,只有陈国在刘宠和骆俊的治理下依旧富强。


    汉室诸侯王理应是摆设,国中军政大权都该是国相所掌管,但是看陈国这情况也能看出来他们的军政已经分开,军权归陈王自个儿,国相只负责治理内政。


    先前各路诸侯起兵讨伐董卓,陈王不在联盟之中却也自称辅汉大将军屯兵阳夏,和其他拥兵自重的州牧太守没有任何区别。


    如果他没有记错,汉灵帝在位的时候这位陈王殿下就曾被状告大逆不道,没道理当年大逆不道现在却老实巴交的什么都不敢干。


    荀晔仔细回想陈王刘宠的生平,想来想去也没想出什么有用的内容,“干爹,刘宠怎么死的?”


    “已经称帝的袁术去陈国要粮,刘宠和骆俊不给,于是俩人就都被恼羞成怒的袁公路派人给暗杀了。”李世民指尖指向南阳,“负责执行刺杀任务的也是老熟人,就是陶谦麾下那个杀了曹操父亲一家的张闿。”


    荀晔听的咂舌,“怎么哪哪儿都有他?”


    不对,现在不是说曹老爹和陈王的时候,赶紧回来继续琢磨怎么拿下颍川。


    荀小将军把话题扯回来,“陈国有点远,先拿下颍川再说那里。”


    援兵要十天左右才能到,如果有粮草的话速度会更慢,稳妥起见得按照半个月来算。在援兵抵达颍川之前,这半个月的时间只能靠他们自己。


    颍阴城有奉孝叔志才叔两位坐镇出不了问题,但是想凭颍阴的兵力硬刚两位刺史显然不可能,所以参战之前必须去试探一下名正言顺的现任刺史乌程侯。


    算算阳城到鲁阳的距离,明天白天把城里的事情交给两位聪明叔然后出城应该能堵个正着。


    很好,就这么安排。


    睡觉。


    ……


    不远处的院子里,郭嘉借用好友的书房也写好了要送去并州的信件,写完之后一边装信一边感慨,“文若办事求稳,知道我们如此草率抉择肯定要生气。”


    没关系,他在信上说了会好好照顾宛如落入狼群的小牛犊一样的荀小将军,信不过颍川世家总要信得过他和志才。


    实在不行就写信骂他们几句,他们绝不反驳。


    戏志才:……


    做决定的时候不和他商量,挨骂的时候为什么要拉上他?


    郭奉孝无视好友的无声抗议,伸了个懒腰继续嘟囔,“信件明天早上再派人去送,路上不用着急,只要能送到就行,最好等我们拿下颍川再让文若看到。”


    反正具体情况他们荀小将军今晚就会整理好送去晋阳,并州不会对颍川一无所知,这就够了。


    文若坐镇上党,上党守着并州的壶关门户,这点小事从荀公那里知晓就是,不必特意快马加鞭送信。


    有荀公这个长辈在,仲豫兄那里应该也没事。


    ……吧?


    郭鬼才眼神飘忽,越嘟囔越觉得危险,于是非常生硬的转移话题,“明日事多,志才好好休息,莫要深夜伤神。”


    戏焕长叹一声,不想说话。


    ……


    月色皎洁,鲁阳城外的官道上一队骏马疾驰而过,丝毫没有因为入夜影响速度。


    正是得到阳城被破后匆忙往回赶的乌程侯孙坚。


    城中官署,袁术看着面前的密信冷笑不已,“阳城不攻自破?周昂一日之内连下三城?”


    荒谬!简直荒谬!


    几座城都不攻自破,袁本初怎么不直接把颍川拿走?


    哦,他已经派了新人当豫州刺史,不光要拿走颍川还要拿走整个豫州。


    难怪任命的那么肆无忌惮,为了让豫州世族当内应没少出血吧?


    袁公路气的牙痒痒,骂完袁绍后接着骂孙坚。


    身为刺史却管不住治下世家,单单一个颍川就有那么多私通外敌之人,放眼整个豫州又能好到哪儿去?


    孙文台的大军还就驻扎在阳城,周昂上来就端了他的驻军之地这合理吗?


    颍川的变故来的突然,消息送到鲁阳时已是傍晚,众亲信已经回家又被匆忙召来,得知袁绍的兵已经抵达豫州后表情都不怎么好。


    袁氏兄弟二人最终只有一个能继承汝南袁氏的资源,此消彼长,袁绍占上风他们家主公就吃亏。


    众谋臣看似和睦,实际上却跟和睦一点儿都不沾边。


    主簿阎象和长史杨弘皱着眉头不说话,大将纪灵从不参与讨论,这会儿正坐在门口发呆,其他人或沉思或出神,看上去都没有要开口的意思。


    他们家主公还没骂完,这时候谁张嘴都是下一个挨骂的人。


    房间里只有袁公路一个人的声音,等他终于骂累了停下来喝口茶润润嗓子,众亲信才都不约而同的松了口气。


    长史韩胤眼珠子一转,坐正身子说道,“主公,乌程侯麾下精兵三万,还有四千多颍川郡兵以及各城县兵,那周昂只带了八千兵马,就算城中有内应也不该如此轻易连下三城。”


    阎象闻言心道不好,不想开口也不得不开口,“主公,乌程侯来鲁阳议事,阳城大军群龙无首一时反应不急也情有可原。”


    这个韩文举,袁绍都打到家门口了还说这些干什么,嫌他们家主公心眼太大了是吧?


    怕什么来什么,就算阎象已经开口劝说,袁术的表情也依旧不太好,“孙文台的豫州刺史之位是我给的,他还敢私通袁绍不成?”


    虽是问句,但是能问出这个问题就已经说明他心中有所怀疑。


    阎象:……


    阎主簿的心哇凉哇凉,忽然有种拼尽全力也没法挽回局势的无力感。


    他们家主公的正常难道就只能维持几天吗?写信痛骂袁绍时的清醒哪儿去了?


    南阳兵多但是能打的将领没有几个,南边刘表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冲上来咬一口,兵力无论如何不能分散。


    乌程侯根基浅有兵无粮,正好让他们凭粮草拿捏住那骁勇善战的江东猛虎和三万身经百战的精兵,有乌程侯这个豫州刺史坐镇豫州,他们才好专心和南边的刘表争锋。


    天下人都知道乌程侯赤胆忠心,人家千里迢迢率军北上是为了匡扶汉室,和那些、嗯、就是、和讨董联盟中的其他人不太一样。


    就算他有别的小心思那又怎样,盟军中还有哪个真的带兵和董卓的部众交战了?


    乌程侯不可小觑,要是这时候和他闹翻,人家真能转身投袁绍啊主公!


    杨弘也劝道,“颍川世家被袁本初利诱,城门大开的情况下即便城外有大军也无济于事,当务之急是协助乌程侯夺回城池。”


    能做到郡中主簿长史的身家背景都不错,有点脑子的都知道颍川世家为什么会转投袁绍,没有意外的话豫州境内其他郡县的世家也多会选择袁绍,但是他们不能说。


    怎么说?说主公您招揽黄巾贼导致豫州世家集体抗议?


    算了,他们怕被恼羞成怒的主公拖出去砍了。


    刘辟、黄邵、何曼等黄巾余党麾下都有数万部众,贼众互通有无行踪不定,当他们是贼匪去剿灭很难,花些钱粮让他们别在眼皮子底下闹事是最省心的法子。


    只是他们省心了,周边郡县受到的侵扰更厉害了。


    偏偏他们家主公是金尊玉贵的世家子,根本不知道民间到底是什么情况,以为喂饱那些黄巾贼就能让他们老老实实躲在山里不出门,到现在还觉得他招揽黄巾是个绝妙的好主意。


    奸佞惑主啊!


    杨弘心中暗恨,又不能表现的太明显。


    好在气头上的袁公路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谁的话他都不想听。


    他来南阳时只带了一千多虎贲军,剩下的全是到南阳后招募的郡兵,就算加上郡兵也和那些动不动就号称十万大军的地方没法比。


    要不是为了方便招揽人手,他也不会只留在鲁阳这个小地方。


    刘景升拿下荆州其他郡县后一门心思想把他赶出荆州他都知道,要不是冀州那个婢生子捣乱,豫州没有后顾之忧的话他早把能打的乌程侯调到南边去打刘表去了。


    上一任荆州刺史死在乌程侯手里,刘景升以为他不会是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