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库 > 穿越小说 > 三国:银屏,你先把刀放下! > 第54章 拜师(二);诸葛相面

第54章 拜师(二);诸葛相面

    汉王大殿内,午朝之后。


    刘备与诸葛亮正商讨何时迁徙上庸民众,又该在何地安置他们等等事宜。


    随后他趁着刘封不在,询问孔明道:


    “孔明,封儿昨日求我让他改回原姓,封其为先祖爵位?欲以军功再图功名利禄。你如何看待此事?”


    诸葛亮闻言不语,在刘备面前缓缓踱步,静静思考。


    片刻过后,羽扇轻挥,他开口道:


    “呵呵!主公,大公子此举是不愿交出兵权啊!以我猜测,定是有人给他出了主意!”


    马秉此时在马车之上,连打喷嚏,当着刘封的面,嘴上骂道:


    “哪个不开眼的念叨小爷!”


    ……


    孔明此话一语中的,指出问题关键,随后他又出言道:


    “主公,我听闻成都内有谣言将大公子比作‘重耳’,暗地之人看来已经迫不及待,欲挑拨公子与主公的父子之情。”


    “公子选择此刻提出此事,看来是想摆脱此事影响,主公何不就遂了公子之愿!”


    “一来,公子勇武,军中年轻将领,当以公子为首;”


    “二来,此举亦是断绝那些暗地里挑拨之人的念头,让其知公子并无……”


    诸葛亮言及此处,不再继续。


    子嗣一事,本就该是臣子少言之处。


    若非刘备贤明,否则他定会装聋作哑,闭口不言。


    刘备面有迟疑,双眼远远眺望大殿之外。


    不多时,他开口道:


    “孔明,我已立禅儿为王太子,还不能说明此事?若要再将封儿改回原姓,岂不会伤了他的心?”


    刘备在此事极为慎重,欲求两全其美的办法


    孔明知自家主公心中所想,随后谏言道:


    “主公,岂不闻袁本初、韩文节当初欲推举幽州牧刘虞为帝?两权相害取其轻!”


    话已至此,诸葛亮不再多言。


    他只是臣,负责出谋划策,无法代替主公做决定。


    刘备仍是不想将刘封改回原姓,旋即终止此事的讨论,又与孔明再聊政务。


    ……


    一刻钟过后,殿外一小宫人碎步入内,向刘皇叔禀报道:


    “主子,大公子携马秉此时到了殿外,正候着您呢,您看是否让他们进来?”


    刘备与孔明正论得起兴,他闻言随意摆了摆手,回一个字道:


    “宣!”


    随后宫人小跑至殿外,宣二人觐见。


    二人入内,皆对着刘备、诸葛亮行礼道:


    “拜见父亲,拜见孔明先生!”


    “拜见主公,拜见孔明先生!”


    刘备仍然继续与诸葛亮讨论,只是挥了挥手。


    孔明抽不出空回礼,对着二人面含笑意,微微颔首,以示回礼。


    刘封见父亲没空搭理他们,旋即拉着马秉跑到角落坐下,等待二人议事结束。


    二人在下位细细听着刘备对诸葛亮问东问西。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一向以百姓为本的刘备,欲将迁徙一事影响降到最低,让百姓一到成都就能如在家乡一般。


    自古能让一方百姓跟随其背井离乡的君主者少,刘备这块金字招牌,在东汉末年可是响当当的!


    荆、徐二州百姓皆是如此,上庸虽然经营时短,但亦能感受到刘皇叔的恩德。


    马秉在下听着二人议事,随即明白这是准备迁徙上庸之民。


    他并不打算掺和此事,因为迁徙劳民伤财,哪怕是民众自愿,亦是难题。


    首先交通不便,失了荆州水军,如何运送百姓?


    百姓到了成都,居所从何而来?


    钱粮如何解决?


    此时,川中通货膨胀得厉害,哪怕刘巴以旧币铸新币,依旧解决不了金融的混乱。


    否则临沮论策之时,关平也不会提出要以蜀锦代替奖赏。


    在马秉眼中,这时的益州不过是一辆敞篷破车,四面漏风,空有两个轮子,勉强支撑其在大道上跑着。


    现今他亦未准备好穿越必备“杀器”,无论是铁矿、煤矿,以及工艺技术皆离自己所想的相差甚远。


    所以他只是静静观望刘备二人。


    过了半个时辰,在宫人的提醒下,刘皇叔意犹未尽地终止了商议。


    随后,他见角落一大一小紧紧靠在一起,昏昏欲睡的两只,颇感好笑,转头让身旁老寺人去唤醒二人。


    马秉被老寺人叫醒,习惯性地一抹口水,下意识地问道:


    “啊?论完了吗?”


    老寺人赶忙提醒他注意礼仪。


    身旁刘封赶忙开口道:


    “父亲恕罪 ,实在是困意难耐!”


    马秉这时清醒了些,赶忙双手朝前,跪地叩首。


    刘备见状哈哈大笑,道:


    “恕你二人无罪!”


    随即命二人上前等候,他要去换衣装,再一同前往法正府上。


    此时,诸葛亮在上细细打量着马秉,他与其父马良可是好友。


    他在荆州隐居之时,早就听闻马良大名。


    直到建安十四年(209),刘备征召马良为州从事,二人至此才相见。


    二人初见就宛若多年好友,一见如故,马良奉其为兄长,更让自己亲弟弟马谡跟随其学习多年。


    可称“高山流水遇知音!”。


    建安十九年(214),马良听闻雒城被攻下,写信给兄长诸葛亮,信中大意道:


    “听说雒城已被我们攻下,乃是上苍之佑!”


    “兄长应该把握时机,审时度势,量取贤才。以仁德通晓益州,事事安排妥当,为弟虽非‘钟子期’之辈,但亦为‘伯牙’(诸葛亮)而拍手称快!”


    信中亦表达了对庞统战死的惋惜。


    二人无论是政事上、私下里都相交甚好。


    马良本意是待马秉再长大些,就去说情,拜孔明为师,没料想儿子有了自己的主意,索性就随他去了。


    反正家里还有个老二!


    让娘子多揍一揍,总会成才的!


    诸葛亮博览群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明阴阳,懂八卦,晓奇门,知遁甲!兼有观人相面之才,亲撰《知人》。(“观人七法”)


    他观察着马秉,心中有惊奇,暗道:


    明明自己为这个侄儿儿时相过面,本是世家子弟的大富大贵之相。


    怎么今又有所不同?


    按照常理来讲,面相不会变化太大。


    有趣!


    喜欢三国:银屏,你先把刀放下!请大家收藏:()三国:银屏,你先把刀放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