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库 > 穿越小说 > 三国再现:诸葛亮不是后勤部长 > 第249章 重走高祖刘邦之路

第249章 重走高祖刘邦之路

    在北伐方案的决策会上,关于主攻方向,庞统和孔明各持己见。


    两个人说来说去。


    胜负未分。


    这时,孔明忽然想到至关重要的一点。


    摇摇羽扇,孔明掷地有声地说道。


    “从汉中,夺关中,再出关取得天下,此乃高祖之路也!主公,你就不想再走一次,高祖走过的路吗?”


    孔明搬出高祖刘邦,庞统彻底服了,他不再作声。


    而刘备则有所动容,他红着眼圈说:“吾意已决,就走高祖走过的这条路,”


    擦擦湿润的眼角,刘备又说:“我大汉四百年之基业,不能断送在当下,请几位助我,定要复兴汉室江山!”


    孔明、庞统和法正见此情形,也都端坐拱手,誓言一定竭尽全力,辅佐刘备一统乱世。


    如此,主攻方向便确定下来。


    孔明的主张被采纳,孔明觉得,胜利又多了几分把握。


    ……


    这里再展开说一说。


    孔明不赞成主攻宛城方向,有一半原因是想重走前世北伐之路。


    还有另一半原因,也非常重要,但是穿越者孔明,没办法讲。


    这就是后世的验证。


    在中国两千年的历史中,统一都是以北伐南。


    以南伐北,少有成功。


    这里边有很多因素,人口、经济、地理、气候、军马,以及民风等等。


    东晋,南北朝,五代十国,这些乱世中,有很多南方北伐的案例。


    这些北伐,往往初期进展顺利,可是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直到明朝。


    朱元璋以南伐北,才成功一次。


    但朱元璋的成功,有一定的运气成分。


    朱元璋北伐以前,北方的红巾军同蒙元军队战斗多年,元朝早已元气大伤。


    朱元璋有“摘桃子”的嫌疑。


    明朝以后,吴三桂和太平天国,还有两次以南伐北的战争,但这两次都是北方的满清获胜。


    这些后世的验证,让孔明选择主攻关中的方案。


    毕竟,刘邦和韩信,以前在关中有过成功。


    ……


    主攻方向确定以后,接下来讨论主帅和兵力的分配。


    刘备自然是西线主帅,孔明和法正为辅。


    西线的作战方针是突然袭击,快速进兵,力图在曹操援军到达前,就拿下整个雍凉地区。


    就算作战不顺,至少也要拿下并巩固陇西。


    而庞统和关羽从襄阳出发走东线,以策应为目的,有机会就向前突进,没机会就稳扎稳打。


    这一方案没有争议,四个人同时举手通过。


    ……


    这时,庞统又献一计。


    庞统提议,应当对外宣称,刘备为东线主帅,再加上关羽和张飞。


    这样可以制造主攻方向在东边的假象,从而吸引曹魏的主要兵力。


    这确实是一条妙计,刘备立即采纳。


    按照庞统的提议,刘备确定东线的武将为关羽、张飞、孟达、霍峻、刘封、关平、廖化、周仓、赵累等人。


    借这个机会,孔明还让刘备征调上庸的申耽申仪两兄弟。


    让两人到荆州,听从庞统调遣。


    这样可以加强对申氏一族的控制,以防上一世上庸的乱子。


    上庸以及周边的房陵西陵等郡,完全让蒋琬统一治理。


    至于西线,因为是主攻方向,除去以上提到的东线将领,其他武将都到汉中会合。


    这其中也包括,与关羽不太和睦的糜芳和傅士仁,还有赵云、黄忠、马超、魏延等强力武将。


    最后是兵力分配问题。


    自然是水军主要在荆州防守,马军步兵为进攻兵种,分配上西线兵力偏多,东线偏少。


    ……


    讨论到这里,北伐的大方略确定完毕。


    东线和西线的作战细节,那要回头再慢慢来定。


    本次会议结束,四人散去。


    很快,刘备势力的各位武将,各路兵马,开始有序调动。


    各方外援,比如羌王迷当,益州刘璋,五溪蛮王沙摩柯,与他们的联系也早有安排,后边再述。


    ……


    此处先说西线人马,齐聚汉中,粮草军需,也已齐备。


    众军只待刘备一声号令,便进军关中。


    可是进军之前,还有一个重大的事情要决策,这就是走哪一条路?


    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聊聊地理。


    汉中与关中之间,是一条险峻的秦岭,秦岭群山,将两地完全分隔。


    所以,没有大路连接汉中与关中,只有四条山谷道路可以通行。


    这四条道路,从东向西,分别是子午谷的子午道,骆谷的傥骆道,斜谷的褒斜道和陈仓道。


    这四条道路,全都崎岖险阻,有些地方更是悬崖绝壁,只有栈道可以通行。


    四条道路,也各有优缺点。


    此次出兵,大军要走哪一条道路?


    在南郑的府衙中坐定,刘备召集一些主要将领,来商讨这个问题。


    ……


    众将到齐后,刘备先开口说道。


    “北伐关中,有子午谷、骆谷、斜谷和陈仓四条道路可行,大家说说看,大军走哪里为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刘备把道路问题抛出之后,众将谁都没有开口,而是全都齐刷刷地看向孔明。


    毕竟孔明是刘备的头号军师,进军道路这种问题,大家相信孔明应当早有思考。


    不过,孔明也没有说话。


    刘备和众将看向孔明时,孔明正盯着另一个人在看。


    这个人是魏延。


    魏延此时低着头,若有所思。


    孔明等了好一会儿,魏延仍旧低头,没有开口。


    ……


    不对呀!


    孔明心中疑惑。


    魏延的状态,同孔明之前的预想不一样。


    在上一世,讨论第一次北伐的道路时,魏延是有自己见解的。


    魏延主张走离长安最近的子午谷,以奇兵制胜,这也被人们称为子午谷奇谋。


    不过,因为过于冒险,成功概率不大,失败损失又不小,子午谷奇谋并没有被诸葛亮所采纳。


    这一世,魏延怎么不提子午谷这个进军道路呢?


    不应当呀?


    ……


    孔明在心中想着魏延的事,而众将却在等着孔明说话。


    府衙之中,一时陷入沉默。


    “军师,你觉得呢?”刘备见孔明不开口,便主动点名。


    孔明这才缓过神来,笑了笑,向前走了两步。


    孔明说:“主公,若让我说,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和陈仓道,我统统不选。”


    此话一出,刘备同众将都面露疑惑。


    就四条道路,孔明都不选择,那怎么去到关中呢?


    ……


    喜欢三国再现:诸葛亮不是后勤部长请大家收藏:()三国再现:诸葛亮不是后勤部长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