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库 > 穿越小说 > 穿越明末两太子 > 第264章 祖大寿逃出生天

第264章 祖大寿逃出生天

    “皇上啊,下令给全军留意寻找是可以的。”宋献策说道:


    “不过,以臣下预计:像山海关城里,这样的银库可能没有了。”


    李自成就问道:“为什么呢?”


    宋献策即分析道:


    “就是这五百万两白银,肯定也是吴襄从其出发地:宁远城中搬运而来的。”


    “而搬来山海关城里后,吴三桂还挪过地方。”


    “或者在去往北京城时,还于军中携带。”


    “准备投顺咱大顺朝后,他吴氏家族可以继续使用。”


    “要知道,他们吴氏父子都老老抠。”


    “哪怕已成超级富豪,对用于自身消耗都是极度刻薄的。”


    “你看哈,他们吴氏家丁武装人员可以穿绫罗绸缎,吃海鲜肥羊。”


    “吴襄本人却穿粗布旧裳,吃粗茶淡饭。”


    “不是祖大小姐官束,吴襄连小妾都没纳过一个。”


    “就是吴三桂本人,连用于自己的生活用度,也是要精打细算呢。”


    “这样的人,怎么会不把所有银两带走?”


    “可是,问题来了:五百万两白银有多重?需要多少车辆运载?”


    “据刘体纯将军的探子探明:当初去往北京城准备投顺的关宁军中,只有马车五百余辆。”


    “五百余辆马拉车,刚好可以运载这五百万两白银!”


    “所以……”


    “可是,大明朝廷输送进辽东那么多银子去了哪里呢?”李自成仍追这个。


    “可以说,几经折腾后,都送给了满清朝廷!”宋献策说道。


    “怎么可能!”


    李自成和朱慈烺同时出声,对宋献策此说,都表示出巨大怀疑。


    “那就让我慢慢道来吧!”宋献策如此说道。


    袁崇焕倒台之后,辽东军事集团实际就被祖氏完全掌控了。


    以至于祖大寿率关宁铁骑,从北京城下逃回辽东后,都跟清廷有了联系,开始商谈具体的投降条件。


    只是这时的皇太极,对祖氏的投降条件,坚持三点:


    削兵权;


    弱财富;


    做闲官。


    祖大寿仍在犹豫。


    是孙承宗赶去辽东,拉了祖大寿一把。


    孙承宗告诉祖大寿:


    崇祯皇帝不会追责祖大寿的擅自逃离;


    默许祖大寿继续控制辽东军事集团;


    于以后的对清作战中再立新功,封赏依然大大的;


    对辽东的银钱、物资投入,大明朝廷还会继续加大力度……


    夫复何求啊!


    此后,祖大寿就带领关宁铁骑积极作战了。


    也做出了让崇祯皇帝、大明朝廷可以振奋的成绩:


    四城大捷,打垮了皇太极想在关内建政的计划。


    但是,在接下来孙承宗组织的大凌河战役中,老奸巨猾的孙承宗,就把祖大寿,及其带领的关宁军置于死地了。


    当时的吴襄,是祖大寿的属下。


    祖大寿执行孙承宗的政策,正组织人马修筑大凌河城堡。


    作为祖家女婿、外甥,吴襄父子这时带领着关宁铁骑大部。


    而这时的关宁铁骑,它姓祖,不姓吴。听吴号令,却未必忠诚吴氏父子。


    所以……


    大凌河城堡,防御体系还没完工呢,皇太极率领八旗军就将城堡给围了起来。


    这时祖大寿带领的兵少,民夫工匠多。也就只好带领所有人,龟缩进尚未完工的大凌河城堡里。


    为天朝上国的面子,得救援祖大寿哇,哪怕做做样子,即可以表明一种态度,以稳定接收辽东军事集团嘛。


    同样为了表明态度:吴襄坚决要求救援祖大寿。


    孙承宗也组织了救援。


    可是隔靴搔痒,都没杀死一个满清兵,救援人马就退了回来。


    吴襄便是要求亲自上阵了。


    可是,皇太极围城打援,让关宁军损失惨重。


    吴襄很激愤啊,不但上疏,强烈要求。


    好啦,大明朝廷派出张春挂帅,领四万明军。


    由吴襄率领关宁军配合,浩浩荡荡杀了上去。


    这支明军配备战车,拉载众多威力十足的火炮。火枪手比例,也占到了总人数的三成……


    呵呵,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势!


    战斗一打响,装备占优的明军,取得了几次小规模接触战的胜利。


    可到了决胜之时,两军对垒,让人大跌眼镜的一幕出现了:


    当时,张春命令部队向皇太极军发动火攻。


    就在清军已被大火围困的紧要关头,吴襄竟然带头逃跑了!


    吴襄一逃,他带领的关宁军当然跟随了。


    这就引起了战场骚乱。


    明军见关宁军都逃了,还不跑啊?


    最后,连张春都被卷进了溃败的洪流之中……


    这还没完呢!


    溃败大军跟随吴襄一路逃,最终又落入了皇太极提前设下的伏击圈,被包了饺子。


    更蹊跷的是:几万人都不是死了,就是被俘,唯独吴襄带着宋伟等十几个人,毫发无损地逃了出来!


    呵呵,这场战役,大明朝廷输了个精光。


    祖氏关宁铁骑也不复存在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事后,崇祯皇帝追责:


    孙承宗因用人不当被免职。


    吴襄带头逃跑,被捕下狱。


    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携升吴三桂替父职,重建关宁军!


    “听出味道来了吗?”此问后,宋献策继续说道:


    “关宁军这又换姓了!为这次换姓,吴襄父子做了什么,已经不言自明。”


    “但是,吴氏父子万万没想到的是:祖大寿居然没死!还以假降策略,骗过皇太极,全须全尾地回到了锦州城里!”


    所有救援行动都失败了之后,大凌河城堡里的祖大寿,被逼到杀民夫、工匠,吃他们之肉,让战士们存活。


    对于皇太极最后的劝降,祖大寿对皇太极说:


    我走投无路啦,该降了。


    可是,投降该有投名状吧?


    这样:您放我带兵朝锦州方向逃,您率军在我后面追。


    去到锦州城下,我赚开城门,我们一齐涌进城去,不就占领了您梦寐以求的锦州城了吗?


    当时,皇太极身边的谋臣怀疑祖大寿诈降。


    可是皇太极本人,坚信祖大寿的诚意。


    因为这时,祖大寿的俩儿子,一侄子,还有其他一些亲属正在盛京郊区被软禁,优待着呢。


    无论为个人,还是为亲人,他祖大寿没有不降的道理嘛。


    然而,祖大寿又一次颠覆了皇太极对他这个人的认知:


    祖大寿逃到锦州城下,喊开城门就立即进城。


    当八旗军赶到护城河边时,锦州城里已经绞起了吊桥,关闭了城门……


    皇太极这时才后悔不迭。可也没什么办法了。


    喜欢穿越明末两太子请大家收藏:()穿越明末两太子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