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库 > 穿越小说 > 穿越明末两太子 > 第262章 辽东拖垮大明朝

第262章 辽东拖垮大明朝

    吴家祖籍是安徽徽州。


    徽州出商人,吴家祖上,也是靠钻营心机,维系延续血脉传承。


    后来移居江苏高邮,仍以经商为生计。


    多次迁徙之后,来到辽东中后所定居,家业交到吴襄手上。


    吴襄善相马、养马,以伯乐自居。


    这是祖传的技艺。


    “流寓辽东”,其身份不同于戍守边疆的军户将士;也非因罪滴戍的罪臣。


    相对的自由身,投入经营贩卖辽地、蒙古马匹,很快赚到一份可观的家私财富。


    然而,有钱无权必被欺。


    那么怎么才不被各种敲诈勒索,打压欺辱呢?


    在内地当然就是考取功名,而在辽东,就必须进入军队,当上军官。


    吴襄其人,生得高大,本有勇力。


    又以金银投献,傍上了辽东总兵官、宁远伯李成梁。


    李成梁用其长处,派吴襄担任购办战马肥缺。


    就是十分“懂事”,逐渐升官到千总职务。


    此后,吴襄公私兼顾:


    在官场,以肥差抽油逢迎上级。


    私家更是获利巨丰。


    加上运气不错:


    在万历末年,明军一次对后金的大规模作战中大败。


    最前方,明军逃亡。


    明军后面,后金骑兵奋勇追击。


    后金骑兵,每人至少有两匹战马换乘。


    追击中,因急切,很多跑累了的战马被暂时放置身后,战后再予回收。


    殊不知这次,迟到战场的吴襄这只黄雀,他捡了个大漏:


    于后金骑兵后面收集到战马三百匹。


    神奇的是,他还将这么多战马抄小路赶回了宁远城!


    后金军战马都有烙印标识嘛,这做不了假。


    由此,吴襄成为此次大战后,唯一获得褒奖的参战军官。


    获推荐,进京赶考。


    入京考武举,中壬戍科武进士的吴襄运气爆棚:结识了宫中大太监高起潜。


    为加深关系,吴襄将二儿子吴三桂,送给高起潜做了干儿子。


    回到辽东,这时吴襄的直接上级换成了祖大寿。


    由此跟祖家接触,吴襄才见识到了什么是辽东豪门。


    祖家,自宣德五年(1430年)于宁远城建成当年,由南直隶滁州军官祖庆率全家老小来此。


    世代繁衍,世袭宁远卫军职,不断升官,成为宁远望族。


    近二百年的积累,祖家产业、财富,哪是他吴家数年钻营可以比拟的?


    去到祖家在锦州的府邸一看,吴襄都要惊掉了下巴:


    重门复室可住千人;


    金碧炫耀,花费白银数十万巨;


    穷极华丽,堪比亲王级别府第……


    这可只是祖家于锦州城里一处的产业。


    连朝鲜国王的世子,有次进京途经锦州,借住过后都感叹道:


    “我国则虽至尊之居,不能如此其华者!”


    而祖家,于辽西走廊各重镇中,都有如许的产业、生意、田庄……


    于辽东这么个聚宝盆中,祖家聚拢的财富……


    可以担得起四字评价:富甲辽东!


    再说,这样的豪门,手眼通天!


    就说他祖大寿由于玩忽职守,于万历四十年被大明朝兵部按临阵先退律判斩刑。


    祖家上下疏通,令斩刑就是不予执行。


    两年半后,神宗皇帝才下旨:祖大寿监候处决。


    而没多久后,祖大寿居然获释了。


    而且官复原职!


    ……


    于羡慕嫉妒恨之后,吴襄决定融入这家豪门。


    经过一番操作,他终于将祖大寿的小妹娶去做了续弦夫人。


    这一融入祖家,吴襄才知道,自己前半生的钻营,跟祖家真正的经营相比,简直就是小打小闹的求生存而已。


    经营辽东!


    这里地域广阔、四季分明、日照丰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矿产众多,量大,质好……


    但是,这片地域,与中原就只狭长的辽西走廊连接。


    一旦中原王朝生变,或辽西走廊被切断,辽东地域很快就会被强大势力占据,建立新生政权。


    从而与中原王朝对抗。


    还使中原王朝在经略西域、抵抗北方游牧民族进攻时首尾难顾。


    这也就是隋、唐两代产生攻灭高句丽执念产生的主要原因。


    在徐达占领元大都后不久,朱元璋命令马云、叶旺攻占辽东之后,就将这片地域纳入了大明朝版图。


    那么,经营辽东就该是大明天子、大明朝廷之事嘛。


    可是,朱元璋的经营辽东,采取的是驻军不移民。


    接下来的明成祖、更是将宁王从大宁迁去南昌;


    明宣宗允许侯显招降的熟女真诸部内迁、将开平卫也都内迁了……


    明孝宗时期,户部尚书叶淇对开中制进行改革,将商屯、民屯都破坏殆尽……


    这么些失策!


    至明后期的辽东:民生凋敝,军户士气低迷、守备空虚、将领贪污腐化、军人大量逃亡……


    “旷土寡民难以养军,地旷兵寡难以守卫。”


    这就是大明历朝帝王、朝廷在辽东经营中,完全失策的具体后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这种情况下,李成梁来经营辽东了。


    在他的一番整饬之后,由他家丁武装为骨干的明军接连取得了夹河山城、盘山驿、卓山、清河堡等战役的胜利。


    在这些胜利的背后,李成梁奉行打疼土蛮、女真诸部而不予消灭的策略。


    将这些野蛮人都消灭了,辽东还存军队有何用?


    有贼在,朝廷即会源源不断送来军饷、物资嘛……


    这就是经营!


    也就是在这样的经营中,辽东豪门越来越豪了;努尔哈赤率女真诸部坐大了;大明朝廷国库被掏空了……


    后来,熊廷弼来了。


    他倒是个大明朝好官。


    经过一番调查后向神宗皇帝提出:


    消灭努尔哈赤需要用兵十八万、战马九万匹……


    每年投入军费五百万两。


    吝啬的万历皇帝舍不得投入啊。


    终于迎来了在万历末年,每年海量银子的追加投资。


    户部资料显示:自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到天启七年约十年时间里,明朝在辽东一共投入白银六千多万两。


    然并卵的是,后金愈发地强大了!


    到崇祯皇帝登基之时,后金已经先后攻破、占据了辽阳、沈阳等重镇。


    崇祯皇帝刚强啊,寸土不让!


    天子守国门,他坚守祖宗定下的国策。


    在孙承宗等的建议、筹划下,轰轰烈烈的基建拉开了帷幕:


    修城,修坚城!


    锦州、宁远、大小凌河堡、左右屯等大型城池加固、重修、新建几乎同时开工了。


    其他险要之处该修、应修,都要修筑无数小型堡垒!


    修筑这些工程花了多少银子?


    三千多万两!


    你以为修筑好了就完事啦?


    崇祯朝后期,每年用于辽东的耗费高达九百多万两白银。


    其中:


    军饷大约二百万两。


    剩下的七百多万两,多为众多城池、堡垒的维护费用!


    喜欢穿越明末两太子请大家收藏:()穿越明末两太子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