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库 > 穿越小说 > 穿越明末两太子 > 第249章 固有意识被骗了

第249章 固有意识被骗了

    石河滩战斗就要开始了。(历史有误的一片石之战。一片石,其实在九门口方向,唐通他们那边)


    广阔的石河滩中,三十路人马,分三个方向朝吴三桂军阵呈单队列展开。


    其实,这就是契丹人进攻中原汉人军阵的打法:


    五百人为一队,十队攻一面,留出一面,让军阵被破后,敌人从这个方向上逃窜。


    换句话说,就是拉长队列地纵向朝敌军阵接近,实施不间断的有效攻击,直至军阵混乱、崩盘。


    只是,镔铁民族几乎都是骑马进攻,而李过以步卒在乱石滩效法施展。


    都知道的是:维持上万人组成的战阵,防御、攻击,有用、高效……实际考验的是指挥官的调度指挥、战斗意志等等。


    无非就是让军队成为集团,哪怕战损扩大,军队仍可以坚持战斗。


    经历几千年的冷兵器战争,到明末,实际于各种战略战术的攻守运用,凡名将已经踩在前辈的肩膀上,钻研、感悟,实践……达到最高明程度了。


    原始时期,两军对垒,实际就是场扩大了规模的“群殴”。


    比如双方各以一千人对打,有一方被打翻五十人,其他人就会逃跑。


    这一逃跑,带动崩溃。


    而胜利方就会乘胜追击。


    这种情况下,相互踩踏、被敌践踏,即会死伤十倍于崩溃前的战损,终致全军覆没都是大概率事件。


    这就像城市中发生火灾,烧死的没几个。可是,如果没有有效指挥,有序撤离,被踩踏而死的人简直可以无限扩大。是一样的道理。


    后来,指挥官将军队(特别是新军)排成阵列,靠相互监督、鼓励、团结、协作……战损扩大,超过百分之五,百分之十……军队还能坚持。


    于是,军事家们便研究出各种阵法,将军阵编排、训练、调度、配合得更加完善,攻守兼备,具更强大战斗力。


    像戚继光戚家军,哪怕战损达百分之二十以上,军阵仍然还能运转、攻伐、保持旺盛战斗毅志……


    “看,将河滩一边让了出来。吴三桂是希望我军也结军阵,然后互展攻守,以达他拖延时间的目的!”李自成说道:


    “亳侯此法甚妙,就不知效果如何?”


    众人放眼,只见李过手下的大顺军,三十队人,已经运动到位:


    都尉、掌旅打头。部总带领弓弩手、哨总指挥投掷手。在他们身后,尾随前行的就是刀斧手、长枪兵……


    队列催促、督战者就是三十名威武将军,及他们的亲兵卫队。


    “好个一只虎!居然以多路围攻刺军阵;线形散兵躲炮弹!威武将军亲督战!”憋不住的宋献策,不得不赞叹道:


    “亳侯此法,让敌军阵中的所有弓、弩没有了方向;城头火炮手不知道该朝谁开炮、我军被督都要奋勇向前进……”


    李自成接过话去,“补之年少即骁勇善战,历年以来屡建大功……林泉入朝后,补之又屡屡向他请教战阵攻守之法,至迷则彻夜不眠。今观之,其收获满满矣!”


    “恭喜皇上,贺喜大顺!”顾君恩也凑了上来。


    “有此上将军,我朝开万世强基,拓万里河山若探囊取物尔!”


    “溜须拍马之徒,闭嘴吧你!”


    此时的李自成,已经极度后悔率军进击北京。


    当初兼并了各路义军人马,攻下襄阳建立政权之后,于以后的发展方向,李自成向所有谋臣、武将们征询善策。


    最后荟聚了四种意见:


    牛金星提出先取河北,再取京师。


    李岩建议巩固西北,然后徐图进取开拓。


    杨永裕的建议很现实,江南富庶,则直下金陵。然后截断槽运,北京政权即不攻自乱。


    此建议得到了众将领几乎一致赞同,还都跃跃欲试,准备去江南之地大干一番。


    然,刚投襄阳的湖北钟祥痒生顾炎上疏言:


    “金陵居下流,事虽济,失之缓。直走京师,不胜退安所归,失之急。关中大王桑梓邦也,百二山河,得天下三分之二,宜先取之,建立基业,然后旁略三边,资兵力。攻取山西,后向京师,庶几进战退守,万无一失”


    顾炎进一步指出:秦始皇统一天下;刘邦逐鹿;唐李反隋……都是走的这条路线……


    后来,牛金星、刘宗敏等都认为顾炎之建议,才是上上策略,而转向怂恿李自成采纳。


    于是,大顺军折返向北,顾炎因被李自成任用,自改名:君恩。


    之后,李自成进三陕,取西安异常顺利,就让顾君恩声名于军中、大顺朝堂之上鹊起。


    自然地,依顾君恩策略:进军北京,也就成为了大顺于西安建国后之首要任务。


    进军途中,于宁武关下遭受巨大损失后,李岩审时度势,向李自成建议退军,回三陕:先巩固基础、养民、强军、再徐图进取……


    李自成都予采纳,准备退军了。


    可是,顾君恩蛊惑刘宗敏等说:进入京城,即可获得大明国库钱粮无数。再拷掠百官,则富可敌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这才有了刘宗敏立下军令状,亲自率军攻击,拿下宁武关,继续向北京城进军。


    之后一路顺风,连进入北京城都没再死几个兵。


    可是……


    “皇上啊,亳侯的部队行动了。三十队战士,像三十支利箭,射向了吴三桂军阵!”


    有人提醒了埋头沉思的李自成,又有人这样问道:


    “奇怪了,亳侯都没有敲响战鼓。是发何种信号,让三十队战士同时启动的呢?”


    就是朱慈烺脑子里:


    几万人在河滩里展开壮观的白刃战,惨烈恢宏,呼喊震天响,令人震撼……这种场景还没有出现。


    所以都没怎么地兴奋呢,宋献策开口,就更让人郁闷了。


    “《孙子兵法》云:音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没看见亳侯于我大营中旗杆上升起的红旗么!”


    “守欲静,攻欲吼……亳侯欲静攻,可见对其兵卒之训练有素,具绝对信心!”


    无声的战斗?


    沉闷地场面!


    这,多无趣啊。


    “轰!轰!”


    两炮声,还是打破了沉闷……


    那是山海城头,红衣大炮对大顺军实施试探性的远程打击。


    实心铁蛋,带着炮管里火药爆炸给予的动能砸落在石河滩,吴三桂军阵前面一里远的地方。


    “轰!”


    这是朱慈烺心里的应急反应:铁蛋要爆炸啊!这是电影、电视剧给固化了的场景……


    然而,铁蛋蛋于河滩中都被乱石们给摁住了:死蛋蛋,不可能有爆炸。


    朱慈烺这才想起:这个时代,开花弹其实还没制造出来。潜意识被固化,都是被小说、电影、电视剧给骗的!


    喜欢穿越明末两太子请大家收藏:()穿越明末两太子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