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库 > 穿越小说 > 穿越明末两太子 > 第34章 范景文评明亡
    作为穿越人,李俊读过很多明末史料,在网上也跟众多明粉讨论过这个问题。


    他对先前方正卿对朱由检的评论,没有发表言论,也没有不置可否。


    一家之言,可做参考。


    站在方正卿一个太监之立场上,他那么攻击崇祯,也是出于对大明亡国之激愤的一种发泄。


    作为天启朝旧人,方正卿自崇祯登基就离开了朝堂,处江湖之远,对崇祯皇帝及朝堂之事并不是那么了解。


    与方正卿不同,范景文自天启到崇祯,大多数时候居庙堂之高。


    崇祯亡国之时,他还是东阁大学士。


    最最重要的是,他不参与党争,又是着名的清官……


    其实,李俊最想听到范景文对崇祯这个人,以及对大明之所以亡国的评判。


    这事都向范景文提出,李俊就特别期待。


    可是,范景文却在犹豫,这样说道:


    “殿下,您要我怎么回复您呢?妄评君上,大逆不道啊!从我投井殉葬,您当不该对我有此一问。”


    李俊则严肃地言道:


    “范老啊,您那是为崇祯殉葬吗?如是,真就不值得尊敬!


    我所敬您,是您为大明亡而殉葬。您投井前已知崇祯逃出京城,估计他去了南方,可您毅然投井。


    被人救起之后,您就得知崇祯已死。


    若您为崇祯殉葬,那么再次自戕,机会多多。可是,清廷清空内城时,您逃了出来……”


    听到这里,范景文举手阻止李俊讲下去,“太子殿下洞察之细,常人不能及也!”


    范景文这才算是开讲:


    古人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多种食材烩一锅,如何才使食材之味融合成一种美妙的大餐?


    这是每个治国者首先要学习的。


    要想融汇贯通,得要知组成这个国家的各个阶层的基本诉求。


    就是知其味,扬善味抑恶味,使大餐和谐,好看又好吃,能让人填饱肚子。好的小鲜还有益于人体康建(国家完美运作)。


    大明朝后期,就是已不能协调各个阶层,致矛盾激化到不能调和。


    内部腐坏,遇外力打击,自然崩塌!


    所谓攘外必先安内。


    在外力不足以摧毁这个国家之前,当尽全力使内部团结,至少达到稳定。


    不然,不能对抗外力打击。


    朝堂之上,君臣一心,怕是任何朝代都不能做到,但政令畅通是必须的吧?


    崇祯皇帝不能了解这个国家国内的基本情况,更不知国外的威胁有多强大。


    朝臣们已经不再做事.不敢做事,害怕做事,人浮于事,隐蔽坏事,破坏好事……


    军队是一个王朝存续的保证,其重要程度不容多说了吧?


    我大明军队,几百万?


    由于历年积弊,军户制度早已崩坏。


    到后期,我大明军队已经完全变身雇佣军。


    成为统领者的发财工具,谁给钱,给谁打仗。


    谁给的钱多,随时倒戈……


    底层士兵被长官盘剥得都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甚至都不知道他们是大明王朝的兵!


    这样的军队能够保卫国家?爱惜百姓?拼死战斗?……


    大明王朝啊,到了崇祯朝,还能维持十七年,都已经是最大奇迹。


    已己之变时,皇太极领兵于南海子游玩嬉戏时,指着北京城对部下说:


    城中痴儿(指崇祯皇帝),取之若反掌尔!但其疆域尚强,非旦夕可溃者。得之易,守之难。不若间兵练旗,以待天命可也……


    农民,是这个王朝基数最大的群体。


    民以食为天,让这个国家所有人有饭吃,有衣穿,而使国家能够稳定的重任也就落在农民身上。


    历代以来,实行重农抑商的基本政策都是基于这个因素。


    到了明王朝后期,土地兼并已经使绝大多数农民失去了土地。


    而朝廷,军队,地方政府要维持运转,又必须要从土地上收取税赋。


    由于绝大多数土地已经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这些人基本构成了大明官僚系统中的各级基础。


    他们一是享有一定的免税政策,二是根本不愿缴税。而且他们又是国家政策的执行者。


    于是,所有国税被通过各种方式,强加到了拥有极少土地的绝大多数农民身上。


    这部分农民哪怕投献了土地,还是活不下去,怎么办?


    逃啊!


    于是,流民产生,而且越来越多。


    你说,没了土地,做佃户是不是好点?


    实际情况是:境况更惨!如同卖身奴隶,重又回归奴隶社会,在重重盘剥之下,过的是猪狗不如的生活。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还是要逃,甚至杀死地主,狗腿子都要逃。


    这些人,是流民,也是最坚决的反叛者……


    明末,农民难以承受的,还有徭役。


    这本是有钱人出钱,没钱人出力的事情。


    可是,到这时,富人基本都是官绅。他们不可能出力,更不想出钱。


    于是,只能让穷人破产,有力气的榨干力气,甚至连牲口,比如耕牛,骡马,猪狗都不放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还有各种放债,过境官军还要派捐、甚至被官军抢劫、杀头冒功、强妻夺女,等等。


    农民种粮没法活,不种粮,当流民暂时苟延残喘……


    自然灾害是一个因素,最大的问题是农民跟地主,富人,官员,朝廷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农民战争爆发了。


    朝廷没钱,没粮就安抚不了流民、灾民,更养不起军队去与农民军对抗……


    还有商人、商业、商税、国内流通、海外贸易、工、矿等等。


    到这时,这些行业通通掌握在官商手里,牵一发而动全身。拿下官商就要动摇朝堂基础,危及皇上的统治,甚至皇上都生命不保!


    不是危言耸听,有血淋淋的教训!


    有人说大明太祖、成祖来了可以挽救这时的大明。


    综上这些境况,能吗?


    我说不能啦!


    首先就是太祖设计的这套大明体制,造成了大明后期这种不可收拾的局面。


    仅一个宗藩制度,国之半数土地已归于各处藩王府,还不向朝堂缴纳任何税赋。


    藩王们呢,临亡国了都还惜财如命!一般宗亲呢,数量都达数十万,领不到禄粮都躁动……


    老朱家啊,自己内部都乱了,乱得一塌糊涂!”


    范景文说完,都已老泪纵横。


    到这时,李俊不敢再纠缠下去,他将范景文送走也就自行安歇。


    十七日晨丑时,李俊已经带队出发。


    他们翻过大寒岭,到达清水河谷就追上了袁赋諴。


    按原计划,第一军团的拓展任务就是抵达前面不远处的高大山岭。


    翻过那道山岭,也就是后世河北省的地界,属于涿鹿县管辖


    这时,还没涿鹿县呢,这片地区归宣化府管辖,而万全都司府就设在宣化府城。


    这时已是十七日下午,袁赋諴见到李俊也是有些吃惊。


    “太子殿下您怎么来得这么的快呀?”


    李俊哈哈一笑,道:


    “快吗?我们再迟到两个时辰,你的前军都爬上前面山岭布防,完成拓展任务啦!


    要说快,袁将军,你才是进展神速哦!”


    “不快赶不上太子殿下的脚步嘛。”


    袁赋諴这样讲:


    “ 我这里全速前进,范老大人在后面全速赶人,都是太子殿下的计划给逼的。


    若是我们稍有迟缓,怕是太子殿下都要打我们的屁股!”


    李俊赶紧说:“没那么严重,没那么严重。”


    不过,李俊又说:“这下好,都有时间用来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袁赋諴抓住机会讲:


    “太子殿下,现在,各处或多,或少都留有兵力驻守。


    我这里还有前锋营三千兵力,您在来路上也看到了炮队正在全力赶来。


    炮队到,我这里就是六千多人。


    您可以带走一千人,跟您去突袭张家口堡了吧!”


    这个袁赋諴,拼命突进,就是想让李俊多带走点人。


    这番挚诚,忠心也是耿耿的啊!


    李俊想了一下,没有采纳袁赋諴的建议,因为他有了新的计划:


    “袁将军,我原来的计划是翻过前面这道山岭,从宣化府城边绕过去。


    现在既然兵力充足,我们何不连宣化府城也一并拿下,作为转运物资的中转站呢?


    今晚,我们俩带领两千新兵,加上我带来的特战队,一起去把宣化府城给夺下来,控制住。


    这样,范老大人带领来的十万人及骡马,骆驼都可以进驻宣化府城。


    等前方我们再拿下张家口堡和来远堡,范老大人再带领人马一下子涌过去,马上开始般运物资。


    先搬来宣化府城,然后我们就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慢慢转运回去啦!”


    对这样的计划,袁赋諴当然举双手赞成。


    这样,他就可以参与突袭张家口堡,还一直在太子殿下身边,对太子殿下实施最密切的保护。


    喜欢穿越明末两太子请大家收藏:()穿越明末两太子更新速度全网最快。